民革中央網站>>民革中央畫院>>暨第二屆“風雨同舟”民革全國書畫作品展專題>>作者心聲
孔維克:《沂蒙山下識字班》精神傳承至今         2022年02月14日09:53

《沂蒙山下識字班》的創作靈感源於我四十年前的一次寫生經歷。當我第一次從群眾口中聽到“識字班”的稱謂時,倍感新奇。了解到“識字班”的內涵后,我內心觸動很大。我在創作手記中寫道,“沒想到就是這麼一批小姑娘,四、五年后就都成了大姑娘,或待嫁或為人妻為人母。有知識有文化並被啟發了階級覺悟的她們,成為新女性,成為一個個的革命者。就是這批姑娘們做軍鞋、交公糧,勸爹支前、送郎參軍,跳到水中做人橋、戰場母乳救傷員。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是她們用生命和壯舉寫成,有多少戲曲電影至今仍把她們傳頌。‘紅嫂’成了她們集體的名字,她們成了沂蒙山上的又一座大山,成為了沂蒙精神的象征。”

在《沂蒙山下的識字班》中,共呈現有11位女性青年形象,其中有10位農村女性,1位教員女戰士。在十位女學生中進行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劃分,有正值花季的少年,有待嫁年齡的姑娘,還有帶著孩子聽課的婦女,說明“識字班”得到農村女性群體的熱烈歡迎。畫面構圖上呈現明顯的聚合特點,教員女戰士站在樹下講解識字知識,她的對面圍坐著一群青年婦女正在認真聽課,與最左側站立的一位背著孩童的婦女共同構成完整的視覺效果,營造出生活場景的真實感。

畫面細節十分豐富。懸挂在老樹的黑板上書寫著“共產黨、八路軍、打日本”的漢字,前置背景中的老石磨、磨上的走地雞以及人物的衣飾穿著,刻畫表現了故事的時代背景和艱苦環境,體現了識字班女性純真質朴的精神特征,增添了畫面的生活氣息。同時,林木疊加、花草穿插等手法不僅起到了豐富畫面的作用,更強化了作品的故事性和象征性。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