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21>>2021民革參政議政專題>>代表委員建言
於欣偉委員:建議利用區塊鏈監管青少年網游         2021年03月04日10:11

來源:【2021全國兩會未來網特別報道·教育新征程】

“我們小時候很多時間是在操場上玩耍,現在的孩子大多宅在家裡,電子產品使用給孩子們帶來了視力、脊椎等一系列身心健康問題。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已經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和痛點。”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廣州民革主委於欣偉一直關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這次全國兩會她繼續提交相關提案。

於欣偉建議,利用區塊鏈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式等特性,實現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監管,減少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傷害。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於欣偉多年來一直關注青少年網游問題,每年都會針對此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身邊很多人反映孩子沉迷網游的問題,我在會上提出相關提案后,更多家長找到我反映問題,這兩年我都在持續關注這個問題。”於欣偉告訴未來網記者。

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青少年網游監管

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人數已達9.4億,其中19歲以下網民佔18.3%,為1.72億人。

而未成年人游戲沉迷問題已經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將於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設立了專門章節對青少年的網絡行為進行明確要求,例如,要求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誘導其沉迷的產品和服務。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進行實名認証、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但即將實施的《未成年保護法》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如何真正落地,發揮其應有效果,解決困擾家長和全社會的揪心事和心病,於欣偉提出這樣的擔憂。

她認為,這需要政府各部門的強力推進和監督落實,也需要有效管用的技術手段提供保障和支持。

 在與一些專家進行研討后,於欣偉發現,具有不可篡改和可溯源機制的區塊鏈技術恰恰可以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從技術方面是可行的,利用區塊鏈具有的不可篡改、可溯源、分布式等特性,實現對網絡游戲服務提供商是否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要求落實實名認証、時間管理、消費管理等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上網行為實現監管,切實有效助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網絡行為習慣,減少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毒害。”於欣偉說。

“當前未成年人視力的普遍下降和頸椎病多發與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有重要關系。”於欣偉說。

記者注意到,自2018年開始,於欣偉已經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提出青少年網游問題的相關建議。

她曾用“心靈鴉片”來形容毒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游。

2018年她提出,加快推動網游分級制度。建議應從文化價值導向、限制時間、對抗程度(槍戰、血腥)等,根據國家的定位和要求,由行業協會、專家來討論參與制定這個標准。比如按年齡段(6-12歲,12-18歲和全年齡段)和內容性質(價值導向、健康程度、時間限制、對抗程度等)進行細分,詳細定義內容標准,確定不同游戲的適用人群。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於欣偉和全國數十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了關於治理網絡游戲的多份提案建議,2018年一整年國家多部門加大對網絡游戲產業的整治。

但於欣偉發現,很多網絡游戲開發商加強了改進和自律但仍然存在“將同名的網絡游戲包裝為電子競技,混淆視聽”的不良商家和行為。

2019年她在相關提案中提出,建立一個第三方的網絡游戲監督或評價機構,打造真正基於民間力量的網絡游戲評價中心。以人民的名義對網絡游戲進行專業和非專業的評價,形成游戲行業健康狀況的大數據報告。

控制在線學習產品使用

不止是網絡游戲,電子產品的使用給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響也讓於欣偉深感擔憂。

於欣偉注意到,當前,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投入在手機等電子產品上的碎片化時間太多。電子產品的使用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給孩子身心健康帶來非常多的不良影響,值得全社會關注。

於欣偉說,“電子產品帶來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對小孩來說,還處在成長期,會帶來一些問題,因此一些不是必須使用電子產品完成的事情比如作業等是可以做些約定的。”

於欣偉認為,電子產品的使用,需要國家在關鍵環節增加對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的相關要求。

記者注意到,市面上一些在線教育機構熱衷以游戲化教學模式吸引孩子學習,推出在線學習產品,用闖關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學會做題。

對此,於欣偉認為孩子使用游戲化學習產品也應該有個度。孩子的自控力差,在網絡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被吸引到其他網絡情景中分神,投入網上的時間就會增多,給孩子帶來視力下降、脊椎健康等一系列身心健康問題。

對於青少年視力保護,她建議在嚴控不良網游侵入青少年生活的同時,還要控制兒童青少年過早、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培養兒童青少年健康用眼習慣,研究制定兒童青少年每日每周使用電子產品的參考上限,如每天不超過1小時,形成全社會共同防范近視的共識。

“可以利用人臉識別、區塊鏈等新技術解決電子產品使用帶來的問題。”於欣偉說。

 

 

於欣偉建議,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游戲監督管理平台、游戲開發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青少年網絡游戲行為追蹤預警平台,實現對未成年人游戲的全方位監督。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