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19>>2019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代表委員建言
劉曉靜:把文藝公益大餐捧給老區鄉親們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范佳    2019年03月11日14:34

做為一名來自文化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劉曉靜心系著公益,心系著農村的土地。

“我長期從事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遍訪鄉村民間藝人,到田間地頭採風是我進行學術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因此我熟悉農村文化的基本情況。”劉曉靜說。

在劉曉靜看來,音樂是最生動、最方便、最容易普及的文化形式,文化振興離不開音樂文化的振興。加強農村音樂文化建設,有利於提高農民的文化修養,對於推動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的意義。

去年七一前夕,省音協組織部分全省知名藝術家組成了文藝志願服務隊,奔赴革命老區臨沂市蒙陰縣,舉辦了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其中在蒙陰縣一中演出點的觀眾就多達1500余人,場面火爆熱烈。文藝志願服務隊還為遠在山區裡渴望學習音樂藝術的孩子們送去了精美的文化大餐。

在劉曉靜的組織實施下,這樣的文藝志願服務活動還有很多。去年底,山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願服務隊來到莒南縣大店鎮,為剛剛落成入住的大店鎮街疃社區增添了喜慶的氣氛。一聽說有演出隊要來,正忙著搬家和布置新房的鄉親們撂下手裡的活計,自發聚集到新建的街疃社區文化廣場,為藝術家們鼓掌喝彩。

“我們不僅帶去演出,也帶去了音樂知識。”劉曉靜說,在莒南,歌唱家還為當地的基層歌手、聲樂愛好者和群眾文化工作者開辦了一場公益大講堂。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劉曉靜也帶來了與公益相關的建議,她希望能夠加強公益性文化建設。“圍繞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在制度設計層面,省裡明確規定‘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備編制1-2名,規模較大鄉鎮適當增加’‘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但在實際工作中,基層文化場所仍然存在‘有專崗無專人、有專人不專業’等問題。”

對此劉曉靜建議,建立完善定期輪訓制度,為人才業務交流搭建平台。繼續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養工程,組織圖書館業務培訓班、文化館業務培訓班、文化志願服務工作培訓班、群眾藝術創作培訓班等,督促指導各級文化部門抓好本地公共文化隊伍培訓。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