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工高薪難找、坐地起價?黑護工壟斷市場?針對這些發生在醫院病區的難忍之隱,全國人大代表柳紅建議,加快推進護理制度改革,全面建立醫院管理下的護理員隊伍並將護理員納入護理體系。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正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代表、民革福建省委會副主委、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柳紅9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作上述表述。
柳紅說,因為財政支持不到位,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緊缺,護理服務收費標准畸低,醫院為節約成本將部分基礎護理推向市場。目前,醫院陪護服務多為服務外包或家屬私人雇佣,屬於醫患之外的第三方。
以福建為例,一級護理費為每天45元(人民幣,下同),而護工價格則200至300元,對比十分懸殊。
雇佣全天候護工增加了患者家庭負擔。柳紅指出,“尤其是失能、失智、臥床等需要長期護理的費用持續上漲,已超過養老金平均水平,成為家庭經濟重負。”
柳紅介紹,醫院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的護理服務,不需要家屬或雇請陪護,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
她建議,全面建立護理員制度,包括:加快護理管理模式改革,將護理員納入醫院護理體系管理,出台配套政策鼓勵醫療機構配齊、配足護理人力,淡化職稱在臨床一線護理績效分配中的權重。
柳紅指出,應推進護理員職業化建設,全面建立醫院管理下的護理員隊伍,一是將現有護工經培訓考核合格后可優先錄用為護理員,二是用好國家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依托醫療機構或衛生職業院校專門培養,這部分可以依據扶貧和資助政策向貧困山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定向招收,解決當地就業問題。
柳紅認為,應考慮各地實際,合理確定生活護理收費標准,明確護理費分級定價,患者按獲得的不同級別的護理為主承擔、醫院投入一點、國家通過醫保補助一點,降低民眾負擔。
柳紅指出,應以鼓勵民間資本與醫院機構合作,推動護理院建設,為以康復、康養為主的患者提供服務,將醫院資源集中用於診查、治療階段﹔同時,加快推廣長期護理保險,解決護理員管理中的資金瓶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