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65789萬噸,每畝單產780公斤﹔同時,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糧食進口量達到10849萬噸,相當於13909萬畝耕地的糧食產量。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等因素,我國糧食的進口量仍然會呈現一定的增長趨勢。其中大豆、玉米的進口增長將尤為突出。”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說,在中國經濟國際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解決近十四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既要堅持“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思維,又要積極拓展國際糧食供給渠道,充分利用國際糧食資源。
程永波說,與一般工業品生產不同,糧食生產是一個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相互交織的過程,同時具有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和戰略風險。我國應以政府扶持、市場主導的方式建立50個左右的國際糧食供應基地。培育壯大中國自己的跨國大糧商,大力推動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打造“國際糧商國家隊”的同時,為民營糧食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支持,提升我國在國際糧食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培育出10家左右的中國國際大糧商。通過並購、合作、新建等方式,形成20個左右的以港口、碼頭為核心,兼具倉儲、干燥、加工、轉運等功能的國際糧食物流基地。打造安全可靠的國際糧食運輸力量。在沿海、沿江設立10個左右的國際糧食物流對接基地,確保國際糧食資源能夠順利轉化為國內糧食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