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基礎研究發展迅速,部分學科如化學和材料論文數量已排名世界第一,但是,在推動基礎研究與產業前沿融合,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方面,仍有不足。”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副校長徐景坤認為,基礎研究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石,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動力和源泉,每一次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都能催生出許多新技術和新發明。
徐景坤委員認為,目前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還很難成為創新主體,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企業創新所需人才、經費都不充足,企業現有創新人才以碩士生本科生為主,而科技最前沿論文通常是英文撰寫,由於英文水平受限,他們無法查閱最新科技發展情況,不能對我國產業前沿產生直接幫助。二是高層次優秀人才很少流向企業,基礎研究的高層次人才如博士,就業去向往往是科研院所或高校,極少選擇去企業,就算是選擇企業也會選擇大型國企。三是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要性缺乏認識,需求導向下,企業往往更願意進行應用研究。
“企業要更好地成為創新主體,必須要借力基礎科研,必須吸引高層次人才如博士等加盟合作。”徐景坤委員建議,搭建基礎研究到產業前沿的學術橋梁,推進部分高質量基礎研究成果能夠多用中文發表,鼓勵研究人員進行基礎研究時多思考研究成果如何能與產業前沿相融合並用中文發表這些思考,為企業創新助力。同時改革企業職稱評審制度,為優秀的高層次創新人才進入企業打開方便之門。此外,還要加大對國內企業中青年工程師的培養力度,為創新驅動儲備更多人才。
(經濟日報 記者:熊麗 責編:渠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