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19>>2019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代表委員建言
馬珺:優化基層公務員薪酬設計,將薪酬與績效考評挂鉤     澎湃網    2019年03月11日11:25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河南省委會副主委、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科與發展規劃處處長馬珺向大會提交了題為《激發基層公務員干事創業動能》的大會發言。

馬珺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基層公務員處在服務人民群眾的第一線,承擔著穩定基層重任,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最密切,直接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當前,基層公務員面臨的工作任務繁重、薪資待遇較低、晉升空間有限、個性化培訓不足、問責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導致基層公務員干事創業動力不足,存在‘為官不為’現象。”

為此,馬珺在發言中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完善激勵體系,滿足基層公務員群體需求

一是優化薪酬設計。將薪酬與績效考評挂鉤,增加“浮動績效工資”,按照每月績效考評結果發放﹔設立年度績效獎金,向主動作為人員傾斜,打破分配的平均主義﹔對長期身處一線和艱苦地區的基層公務員實施適度傾斜津貼政策,避免因缺乏基本物質保障造成動力不足。

二是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優化指標設計,根據崗位職責,分類設置考核指標,明確不同崗位工作績效標准,使考核更有針對性﹔改進考核方法,增加對基層公務員日常實績考核,增設一定形式的群眾滿意度測評,以便真實反映其工作績效。

三是健全選任晉升機制。適當增加基層公務員非領導職務設置,推進職務與職級並行、職級與待遇挂鉤,從源頭開放基層公務員晉升空間與渠道﹔將績效考評與選拔任用有效銜接,注重日常實績和基層實踐經驗,量才任用、因事擇人,多渠道、多方向觀察考察和公平對待所有基層干部,讓更多優秀基層公務員進入選拔晉升視野,端正選人用人風氣。

二、倡導為公精神,提升基層公務員素養

一是營造主動作為氛圍,塑造陽光心態。增加公務員的適崗性、適需性,注重調整不勝任公務員,加大交流力度,防止基層公務員因長期從事一項工作而產生麻痺、懈怠、疲憊,助其重燃奮斗激情﹔注重人文關懷,通過落實公休假期制、幫助基層公務員解決困難等途徑,讓其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全身心投入工作﹔積極塑造基層公務員陽光心態,引導其正確對待社會壓力和職位變更。

二是加強思想教育,重塑公共服務精神。基層公務員動力不足的思想根源是理想信念動搖。應通過思想教育與學習,使基層公務員認清形勢,糾正錯誤的權力觀、價值觀,增強擔當意識,重塑公共服務精神。

三是提升工作能力,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崗位特點,對基層公務員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尤其要對其知識空白、經驗盲區及能力弱項開展精准化培訓,幫助其克服因無法適應新形勢新環境下的崗位要求而造成的消極心理,切實提高基層公務員學習創新及工作能力,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信心和能力。

三、健全問責體系,解決基層公務員問責困境

一是明晰權責機制。一方面要理順上級機關與基層政府關系、部門間關系、自由裁量權與依法行政關系,合理劃分政府職能﹔另一方面,建立並公開基層政府責權清單,構建透明權責體系。

二是健全問責機制。制定問責法律,明確問責主體、客體、程序、方式和結果等要素,鞏固和維持問責權威,實現不作為問責法制化。在此基礎上,增強問責法律規范的可操作性,各級政府依法制定本土化可操作性問責規章制度,且越往基層應越偏重具體的實施辦法與措施。

三是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正確處理權力與責任關系,一方面要敢於放權,增強基層公務員主體意識和主動作為自覺性﹔另一方面要寬容失敗,鼓勵基層公務員大膽實踐,勇於創新。對創新工作中的失誤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消除因怕觸紅線而不敢作為的思想負擔,明確凡是符合中央精神、符合改革方向、符合黨紀國法的就大膽去做,營造“崇尚成功、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