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2019>>2019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代表委員建言
田惠光:未來養老的“難點”考驗養老保障體系     人民政協網    2019年03月11日10:52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孫金誠)當前,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預計到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2.5億人,佔總人口比重接近20%。如何確保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養已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話題。7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田惠光在小組討論中提出,目前的養老保障體系基本解決了大部分老人的養老需求,但還存在不足之處,失能、失智老人養老問題突出。“健康老人養老方式主要以居家養老為主,社區和機構養老方式為輔,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在家照顧第三代。但老人總有失能的那一天,失能以后,在生活上不能自理了,需要別人照顧。”田惠光憂心忡忡地說,由於實行計劃生育,大多數家庭隻有一個孩子。孩子走上社會后,許多人不在父母身邊工作,或在國外,或在國內異地。因而,難以照顧失能的父母。“許多失能老人的‘護理員’就是自己的老伴,而老伴也年老多病,也有失能那一天,到那時候時,怎麼辦?”

田惠光表示,在調研中了解到,目前依托社區養老,對失能、失智老人來說,不僅收費高,作用小,而且很多地方不願意收治。“天津市有1000多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和服務站,但真正為失能、失智老人開展日間照料服務的並不多,少部分日間照料中心即便開展這項服務,也往往十分冷清。在家養老就意味著高昂的護理費用和人力照顧成本。”田惠光說,一方面需要家裡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一個護工管吃管住每月還要8000元—1萬元工資。另一方面,護工要有基本的護理知識,而且是全天候護理。兩個條件都具備的家庭並不多。”

“如何照料失能老人,是未來養老的‘難點’,正在考驗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田惠光認為,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和老齡化的不斷加快,失能、失智老人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因此,迫切需要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養老保障需求。田惠光建議,建立和完善針對失能、失智老人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當參保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長期護理時,其護理費用可以從護理保險中支付﹔在社區為失能、失智老人建立專門的養老機構,提供健康體檢、家庭床位、護理康復等服務,同時建立評估中心,通過對老人能力評估將決定老人的服務需求和服務等級﹔從國家的政策,從管理的制度,從多方面的籌資來提高護理人員待遇,吸引較多的人從事護理工作。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