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高新國)社會保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和重要的民生工程,但由於歷史條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政策機制等原因,京津冀社會保障在統籌協同、公共服務、協作機制等方面還存在明顯短板和突出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副主席盧曉光建議,以共建共享為重要抓手,推動京津冀在社保轉移、異地就醫、人才交流、養老服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加強社會保障統籌協同方面,盧曉光建議,京津冀深化重點領域合作,探索建立三地統一、符合實際的醫保異地就醫制度,進一步擴大異地就醫住院聯網結算醫療機構和就醫人員范圍,探索並實施三地工傷保險異地管理和直接結算辦法。繼續拓展養老服務,探索建立三地共建養老、護理機構發展機制,引導京津地區優秀養老服務機構到河北投資建院或技術入股。同時,創新資金籌措,加快發展商業保險,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和可聯動的善款基金池,將其作為社會保障的重要補充。
在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方面,盧曉光提出,從國家層面推動京津冀在醫療、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深化合作,實施一批重大公共服務項目,進一步完善人社服務平台建設,加強人才交流協作,推動三地公共就業和人才市場對接,互通海外人才資源和海外引才渠道,聯合開展海外引才機構建設和組團引才活動。
為促進三地社會保障協同發展,盧曉光表示,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協作機制,加強區域性立法,健全完善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在內的社會保障法治體系,並充分利用國家社保工作信息平台,推進社會保障領域信息化工作對接、技術鏈接、標准銜接,加快推進跨地區、跨領域的業務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