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網站>>團結雜志>>往期目錄文章庫>>2018>>2018第三期
將慢阻肺納入居民醫保門診慢性病報銷范圍     徐梓瑜 趙紫雲    2018年08月27日09:3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以不可逆轉性治療為特征的氣道阻塞性疾病,導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漸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以往較多診斷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大多都是慢阻肺。一旦患病,慢阻肺患者及其家庭都面臨身體健康、精神狀態和醫療開銷的多重打擊。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內科教授鐘南山指出,“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40歲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達9.9%﹔每分鐘有2.5個人死於慢阻肺。慢阻肺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常見的、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但卻未得到像其他慢性病一樣足夠的重視”。近年來,很多專家學者在全國、地方兩會等場合以提案、學術論文等形式呼吁重視慢阻肺疾病,引起了社會重視,但是對慢阻肺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鑒於此,建議:

  一、將慢阻肺列入職工、居民醫保門診慢性病報銷范圍。我國醫療保險實行了特殊慢性病管理制度,旨在一定時期內需門診長期治療且花費較大、個人賬戶不能滿足需要時所享受的一種醫療保障待遇。根據有關統計,我國慢阻肺死亡率居全球之首,成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7%。總體趨勢為農村高於城市,北方高於南方。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地區並沒有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門診治療納入職工、居民醫保門診慢性病報銷范圍,有的地方如山東,將慢阻肺納入了職工門診慢性病報銷范圍,但是沒有納入居民醫保門診慢性病報銷范圍。慢阻肺穩定期的患者需長期堅持使用合理的藥物治療,多數患者可以使用支氣管舒張劑、激素和抗生素在院外治療,預防急性加重,避免肺功能進一步惡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於慢阻肺患者門診治療費用較高且不能享受醫保報銷政策,加重了患者經濟負擔。部分患者通過住院治療達到醫保報銷的目的,這樣既浪費了醫保基金也消耗醫療資源,同時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建議統一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門診治療納入職工、居民醫保門診慢性病報銷范圍,制定相應的用藥目錄,必可減少社會負擔,使得慢阻肺患者獲益。

  二、將慢阻肺診斷檢測納入常規檢測。《東方早報》報道引用鐘南山教授言論指出,“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1/3患者無症狀,近2/3患者在以往檢查中沒有給予診斷,顯示慢阻肺的漏診、誤診情況嚴重。慢阻肺須接受肺功能檢查,但93.5%患者沒有做過肺功能檢查。84%Ⅱ級及以上患者未接受過治療,說明我國慢阻肺診治情況嚴峻。”建議將慢阻肺篩查與肺功能檢查也像測血壓血糖一樣被列入常規檢測,並將慢阻肺檢測篩查列入60歲及以上居民免費健康體檢必要項目。

  三、加大宣傳力度,開展慢阻肺知識普及。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幫助人們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改善慢阻肺診斷不足和治療不力的現狀。我國慢阻肺病治療率較低,患者往往因病症“隱匿”忽視早期診斷,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建議醫療衛生部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進社區、進村入戶等形式,普及慢阻肺常識,並給予相應的治療及健康生活指導。(徐梓瑜,民革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二支部黨員﹔趙紫雲,民革山東省聊城市臨清支部黨員)

  (責編 徐慶康)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