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人:全國人大代表、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謝德體
今日下午,重慶代表團開放日,離全體會議還有半小時左右我就來到會場。不過,比我到得早的人有很多,他們就是坐在記者席的中外記者,長槍短炮,場面蔚為壯觀,可以看出大家對我們重慶的關心和重視。作為一位連任代表,代表團開放日我參加過,每次開放日我們所有代表都很重視,因為這是展示重慶形象的一個窗口。而且,今天我還要發言。
談點什麼呢?之前思考過很多。作為一位高校教師,生態環境一直是我多年關注和研究的方向,也是我當代表以來提建議最多的問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重點流域和海域綜合治理”、“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等重大任務安排,導向鮮明,舉措很實。三峽作為重慶一張名片,生態環境不容忽視。因此,在開放日上,我就加強三峽庫區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談了幾點認識。
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4%
三峽水庫是我國戰略性淡水資源庫。當前,庫區生態環境依然脆弱,地質災害頻發,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水土流失面積較大,農村生活污水、垃圾和作物廢棄物處理利用率低,畜禽養殖糞污處理不徹底,支流水體富營養化有加重趨勢,一些次級河流監測斷面還不能滿足水域功能要求。
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等目標,加強庫區污染防治,保護長江生態環境。
黨中央對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高度重視。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明確指出,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事關重慶長遠發展,事關國家發展全局。要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環保行動,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城鄉自然資本加快增值,使重慶成為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習總書記特別要求,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按照中央決策部署,重慶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認真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持續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環保行動,長江干流水質保持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3天,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5.4%,建成1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36個市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42個示范村。去年治理岩溶440平方公裡、水土流失1652平方公裡,消落區生態修復科研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我們要扎實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行動計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管改治並舉,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三峽不只是重慶的,也是全國的
習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明確要求,要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重點流域和海域綜合治理”、“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三峽不只是重慶的,也是全國的。全國都應確立三峽庫區“永葆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鮮明政策導向,給予重大項目支持。
因此,我在發言中建議:
1、加大中央水污染防治資金支持力度,對三峽庫區水污染防治專項給予傾斜,將三峽庫區納入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范圍。
2、建立健全三峽庫區生態保護補償長效機制,將三峽庫區納入國家推動的省市內跨區域上下游橫向和多元化生態補償試點,制定出台三峽庫區生態保護補償實施辦法。
3、加大實施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三期工程力度,提高人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中央預算標准。
4、建立庫區范圍內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在線監測網絡和制度,加強地區和部門間合作,通過環境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定位監測與信息共享。
我的整個發言沒有幾分鐘,結束后,旁邊的代表對我投來贊許的目光。我想,幾點建議希望能給三峽庫區的保護帶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