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
魏洪義代表:由國家代繳 涉農專業大學生學費     新法制報 付睿    2018年03月07日16:31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而如何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就成了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之一。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農業大學教授魏洪義於3月5日提交了《關於“由國家代繳農業技術專業大學生學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建議》(以下稱簡稱《建議》),希望借助學費減免政策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3月5日,在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魏洪義接受新法制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重點是產業興旺,要求規劃適合當地農村發展的農業產業,並加以發展壯大。為此,前段時間,他深入贛州調研,調研過程中他深刻認識到,農業產業發展壯大需要人才支撐,要通過人才的培養來振興產業,帶動“造血”助力脫貧攻堅。

魏洪義稱,近年來,雖然各級財政增加了對農村的投入,但農村環境相對艱苦,農業專業隊伍不穩,人才流失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據悉,我國每年800多萬大學畢業生,包括10多萬農業技術專業大學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和偏遠山區傳播農業科技信息和推廣農業科技知識的人數卻較少。

“作為江西省農業大學的一名教師,自己的學生畢業后到鄉鎮一級大約佔3成,但到村一級幾乎沒有。”魏洪義說。

目前,由於農村基層缺少傳播農業科技信息和推廣農業科技知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本地青年都到外地務工,留守的大部分為老人、婦女及兒童。致使當前在貧困地區和山區偏遠地區,雖然生態環境良好,許多農民隻好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當扶貧干部想給他們發展扶貧項目的時候,往往因缺乏勞動力和技術知識,而難以實施。

與此同時,各大高校的種植類專業和養殖類專業,由於很多因素及傳統觀念的偏見,在招生時面臨招生難、比例低的問題。

由國家代繳農業技術專業大學生學費

魏洪義認為,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扶持,可以對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精准扶貧起到推動作用。因此,3月5日,魏洪義結合調研情況提交了《關於“由國家代繳農業技術專業大學生學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相關專業人才”的建議》,建議由國家代繳農業技術專業大學生的學費,以鼓勵和支持更多的考生,尤其是農村考生報考農業技術專業,從而提高農業技術專業大學生的生源數量和質量。

“如果對農業技術專業大學生實施了國家代繳學費,那麼,可以吸引到很多家庭困難,但品學兼優的學生報考農業技術專業,從被動選擇轉變為主動選擇,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素質也就會不斷提高。”魏洪義說。

魏洪義還認為,這些農業技術大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大學所學的又是農業技術,與“三農”有著天然的聯系,對“三農”工作具有其他大學生所不具備的獨有情懷,是農村產業發展中最為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也最有可能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的核心。他們將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裡大有作為。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