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
馬珺委員:警惕高校“思政課程”孤島化現象 來源:團結報    周福志    2018年03月06日11:14

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孤島化’困境,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仍然存在‘兩張皮’現象。”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河南省委會副主委、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馬珺提案建議,應加快推進“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努力開創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現實中,一些高校‘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課程育人’理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落實到位。”在馬珺看來,主要體現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隊伍建設上,教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有待提升;人才培養上,各門學科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管理機制上,多部門合力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體制還不很完善。

對此,馬珺建議,首先要牢牢把握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領導權。高校黨委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做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自覺和思想自覺,切實承擔好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主體責任;高校黨委書記要嚴格以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標准衡量和完善自己,切實履行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馬珺認為,要構建以思政課為核心引領的高校思政教育課程體系。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資源,從戰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塑造工作融入所有課程,促進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

馬珺還表示,優化“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課程思政”課題的立項建設與研究工作。對“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從單一的專業維度,向人文素質、職業勝任力、社會責任感等多維度延伸,全面引導師生從無意識的參與轉變為有意識地實踐。

馬珺建議,強化高校“課程思政”工作的督導和考核。上級部門要把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高校巡視、“雙一流”建設、教學科研評估范圍,作為高校主要領導干部和黨組織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真正把“軟指標”變成“硬約束”。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