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周潮洪上午接受記者採訪介紹,針對當前本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資源短缺的狀況,今年本市繼續實施調水工程,科學調度引江、引灤水源,預計全年調引引江水9億立方米、引灤水3億立方米,保障全市供水安全。
確保水資源留得住用得好
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周潮洪上午接受記者採訪介紹,針對當前本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資源短缺的狀況,今年本市繼續實施調水工程,科學調度引江、引灤水源,預計全年調引引江水9億立方米、引灤水3億立方米,保障全市供水安全。
周潮洪介紹,為確保引江水、引灤水留得住,今年本市進一步加強供水工程建設。全面完成王慶坨水庫,寧河、漢沽和武清供水工程建設,報批實施北大港水庫功能提升工程,提高水源調蓄能力聯合調度能力。繼續實施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加快薊州、武清新建水廠及寶坻擴建水廠工程建設。加強引灤水源保護。綜合治理於橋水庫,實施於橋水庫綜合治理環庫截污溝一期工程和污染底泥清除工程,完成入庫河口濕地泵站遷建工程,加強庫區封閉管理和周邊污染源治理﹔修訂黎河支流口濕地、於橋水庫湖濱帶濕地管護標准,完善前置庫濕地管護標准和運行維護方案﹔開展沙河污染源調查,編制沙河治理方案﹔落實藻類防控綜合措施,推動改善引灤水質。推動引灤上游綜合整治,推動劃定潘大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水庫周邊面源污染和庫底污染物治理,推動建立引灤水資源保護協作機制。
同時,為確保水資源用得好,今年本市強化城市供水調度和供水行業管理。科學調配引江、引灤外調水源,推動水廠深度處理設施改造前期工作,推進城市供水廠網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推動中心城區老舊小區及遠年住房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和移交管理,開展城市供水、二次供水、村鎮供水水質督察,推動改造城市老舊供水管網30公裡、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1%以內,編制農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補充規劃。
圍繞“澇能排”實施排水工程
完成6處積水片設施改造
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周潮洪上午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今年本市將圍繞“澇能排”目標,實施排水工程,完成6處積水片設施提升改造,提升市區排水能力。
周潮洪說,今年本市將提升防洪除澇能力,完善防洪工程體系,推進薊運河、州河、北京排污河治理,實施永定河泛區建設﹔更新改造國有揚水站4座,維修改造農用橋閘涵127座,清淤治理農村排瀝河道6.8公裡,完成中小河流重點區5個項目區綜合治理任務﹔加快推進薊州區山洪溝治理,實施山區小水庫加固整治,完善山洪災害防御預警預報系統。同時,提升市區排水能力,實施中心城區防汛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南門外大街等6處積水片設施提升改造,推動實施12處積水片設施改造,其余21處按照“一處一預案”落實應急排水措施。推動咸陽路雨水泵站和出水管建設改造、宇緯路、宙緯路、日緯路管網改造。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實施長泰河、復興河水體生態修復工程,開工建設新開河、先鋒河地下調蓄池。
圍繞“旱能補”實施節水工程
搭建水量監控App平台
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周潮洪上午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今年本市將圍繞“旱能補”目標更好地實施節水工程,推進建設節水型社會。其中,今年本市將搭建水量監控App平台,地下水、地表水全部實現在線監測。
周潮洪告訴記者,今年本市進一步落實全民節水行動計劃,制定市管餐飲、賓館等行業的節水改造計劃,開展區域節水型社會創建工作,制定全市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試行方案並選取試點實施,完成新增15項工業產品取水定額和分級用水通用定額、先進定額制定,搭建水量監控App平台,在濱海新區等區安裝遠傳水表,自來水重點監控單位遠傳水表安裝率達到40%,地下水、地表水全部實現在線監測。推進節水型系列創建活動,制定節水型園區創建標准,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節水型居民小區覆蓋率分別提高到49%和26%。同時,本市全面完成冬春農建任務,完善河道、渠系、田間連通網絡,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和規模化節水配套改造,建設中小型農業蓄水工程,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水源。改善節水灌溉面積6萬畝,全市萬元GDP用水量控制在16立方米以下。
圍繞“瀝能用”實施蓄水工程
實現雨洪水資源化
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周潮洪上午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今年本市將圍繞“瀝能用”目標,實施蓄水工程,利用引灤、引江、中心城區水循環后水源以及降雨瀝水,向相關河道、濕地補水,實現雨洪水資源化。
“雨水和洪水是重要的補充水源。今年本市將在確保防汛排澇安全的基礎上,發揮大、中、小型水庫作用,盡量多存蓄雨水、洪水。”周潮洪介紹,在確保城市供水安全前提下,利用引灤、引江、中心城區水循環后水源以及降雨瀝水,向相關河道、濕地補水。為此本市將實施七項措施:利用北運河系上游入境洪瀝水,向北運河調水,改善大運河水環境和沿線用水條件﹔安排武清利用青龍灣減河和北京排水河通過境內二級河道向大黃堡濕地補水﹔利用潮白新河和北京排污河向七裡海濕地補水﹔利用中心城區雨瀝水和循環退水,通過洪泥河萬家碼頭泵站或津港運河向北大港濕地、獨流減河補水﹔利用團泊濕地周邊一二級河道雨瀝水,採取以蓄帶排措施,向團泊濕地補水,必要時,利用引灤水源通過海河補水線路向團泊濕地調水﹔根據北運河上游來水水量水質情況,適時啟動北水南調工程,向靜海等南部地區調水,改善南部地區缺水狀況﹔依據州河、薊運河汛期降雨及河道水質狀況,適時安排利用於橋水庫自產水,向州河、薊運河生態調水,改善河道沿線水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