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
關於鼓勵台企融入“一帶一路”西部建設促進兩岸民間經濟融合的提案(摘要)     民革中央    2018年03月05日11:24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倡導的全球化新模式,已引起了世界高度關注和共鳴,對中國崛起和中華民族復興有深遠意義。從開放“末梢”到成為開放前沿,西部地區迎來了歷史性機遇。

當前,民進黨當局拒不接受“九二共識”,並主推“新南向政策”,對參與“一帶一路”態度消極。但“一帶一路”建設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勢必吸引台灣相關企業及民眾參與其中。為此,民革中央調研組就相關課題赴寧夏、青海等地開展了調研。

調研組認為,應積極推動兩岸企業以“一帶一路”為平台構筑合作新模式。這既有助於解決台灣企業面臨的產業轉型升級問題,引導台商投資由制造業延伸至農業與服務業結合的領域,又能促進台灣企業進入大陸西部,加快兩岸經濟融合。為此建議:

一、選擇重點產業合作領域,鼓勵台灣企業融入“一帶一路”西部建設

依托西部生物資源,吸引台灣生物技術,發展特色食品、中醫藥產業。依托西部獨特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加強兩地文化旅游合作。推動台灣與西部地區創意產業合作,建立合作創意產業園區,吸引台灣文創產業及企業家入住,為“西部印象”文化創意走向世界貢獻才智。西部地區在能源材料、清潔資源等領域已是世界領先水平,應鼓勵台灣企業為西部優勢產業做配套產品及服務。

二、充分利用“一帶一路”西部建設平台,探索兩岸民間經濟融合新模式

大陸國企、央企和大型民企攜手台灣中小企業共同拓展海外市場。目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企業多為大型國企或民企。台灣中小企業接其分包訂單和參與輔助性、配套性項目,既可規避風險,也可分享利益。大型項目吸收台商參與,發揮台商在服務管理等“軟性”領域的比較優勢。

兩岸企業以股權交換、簽訂策略聯盟等形式聯合組隊赴海外投資,在招投標、項目開發與營運等方面加強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在准入門檻方面,可賦予優質台灣企業,特別是愛國台商類似大陸民營企業的同等待遇。同時,通過獎項鼓勵台灣企業“個案發展”、樹立典型,解決西部地區對台商吸引力不足問題。

三、營造有利環境,幫助台灣青年融入“一帶一路”西部建設

國台辦授牌設立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多分布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西北地區尚未設立。“一帶一路”作為承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國策,台灣青年不應缺席。

建議在西北“一帶一路”區域內挂牌設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突出和結合區域的產業特點和文化特征。為防止利用創業扶持資金的套現牟利,建立涉台青創基金績效管理及追溯、后續監測和信息披露機制,使資金專款專用並接受監督。此外,盡量鼓勵那些尋求就業機會的台灣青年參與西部“一帶一路”建設。

四、西部地區做好全局性、基礎性工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一帶一路”建設對沿線地區領導干部的國際化視野和市場化理念要求很高,而當地某些干部存在理念落后、視野狹窄等不足。要著力加強西部地區干部的素質提升和理念轉變,同時引入精兵強將,從東部地區調入骨干力量,特別要重視安排一批熟悉兩岸事務的干部,助推當地更好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國台辦協同有關單位建立統一的資訊傳播平台,承擔“一帶一路”西部建設與台灣民眾大陸創業就業方面的資訊傳播與研訓工作,幫助台灣民眾增強把握機會的能力。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