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山東
劉曉靜:認真不足以體現我的要求     吳思強 張媛媛 李東曉    2017年12月12日11:33

熟悉她的人這樣評價:劉曉靜是一位沉靜、內斂的學者型女性,她的一言一笑或一舉一動,都流露著濃濃的儒雅氣質。作為學者,她以頑強的毅力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諸多困難,在民族音樂理論尤其是俗曲研究領域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研究成果﹔作為參政黨的黨務工作者,她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能,為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建言獻策﹔作為新時期復合型的高校領導者,她秉持“以人為本”的宗旨,惜才愛才,學術上視野開闊,管理上思路明確,為促進學院的和諧穩定與快速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華。無論在哪個領域,她都用自己的豁達、果敢、執著、淡定,將完美演繹到極致……

求學 永不止步的奮斗者

用劉曉靜自己的話說,如果說人生有什麼追求的話,就是在學術的道路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當家裡人讓她學外語的時候,她卻背著家裡人悄悄考了藝術學院,從此走上了學習藝術的道路。畢業后,她被分配到山東大學做教師,一做就是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中,她從未停止對學術的追求。

1996年,當時在山東大學藝術學院任教的劉曉靜,考取了時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世界著名民族音樂學家江明惇教授“民族音樂理論”方向的碩士研究生。1998年,她在江教授的鼓勵下繼續攻讀“民族音樂學”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功的道路注定充滿了艱辛。那時,劉曉靜的女兒還小,事業與親情的選擇是她面臨的一大難題。“一方面是年幼的女兒和難以割舍的親情,一方面是對學術和藝術執著的追求,兩個我都無法放棄。”劉曉靜回憶道。因為不忍心讓女兒在母愛上有缺失,劉曉靜便把女兒帶到上海“陪讀”。

2001年博士畢業后,劉曉靜學術追求的腳步依舊沒有停止,而且更加忘我地投入到音樂教學、管理和學術研究之中,先后發表多篇學術論文。2004年6月,劉曉靜被中國首批音樂博士后流動站——中央音樂學院流動站錄用,成為中國首位音樂博士后研究人員。

從博士畢業時《三百年遺響——蒲鬆齡俚曲音樂研究》的專著,到博士后流動站的《明清俗曲研究》,劉曉靜一直堅持明清俗曲這一領域的研究。她說:“前人曾經說過,歌曲與人們的歷史同步前進。要進一步深入透徹地研究明清俗曲,就必須深入透徹地理解把握明清歷史。”因此,2007年,她開始在復旦大學攻讀歷史學明清史方向的博士學位。2014年底,她拿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博士學位——歷史學博士。這六年間,她曾經歷了兩次工作崗位的變動,她既要繼續做好所負責領域的管理工作,又要為學業而在上海、濟南之間往返奔波。但無論如何艱難,她都沒有選擇放棄。她說:“我幾乎感覺堅持不下來了,甚至一度想過要放棄,然而卻始終有一股追求學術的信念支撐著我咬牙堅持。”正是這股追求學術的信念,讓劉曉靜可以在學術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戰無不勝。

工作 極致完美的追求者

2007年5月,劉曉靜當選為民革山東省委會副主委,並到民革山東省委會機關駐會。2009年5月,正值劉曉靜在民革山東省委會機關任駐會副主委兩周年之際,她迎來了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轉變——調任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現在的劉曉靜,身兼數職。她不僅是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泰山學者”特聘教授,還是民革山東省委副主委、全國人大代表。

無論有多少職責和工作,劉曉靜都堅持把本職工作做好,工作上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她說:“對於周圍的人,我看別人的長處,找優點﹔對於工作,我一直在總結發現問題,找不足。”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下屬,她的要求都極為嚴格,她是這樣說自己的:“認真已經不足以體現我的要求,一定要做到完美,至少是在你的能力上已經做到極限了。”

她用“苛刻”二字來形容自己對學生、對下屬,尤其是對自己的要求。她經常會把下屬寫的材料,一遍又一遍地進行批注修改,對自己帶的研究生們更是如此。全省的藝術類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本就不多,但每年都有她的學生獲此殊榮。她的嚴謹“苛刻”是周圍人有目共睹的,她對自己亦如此。她經常眼睛紅紅的,熬夜對她來說是常事,白天有一大堆工作事務等著她處理,她只能拿晚上的時間來做學術研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面對繁重的工作,她說:“沒有別的辦法,隻有投入更多的精力。”

藝術 精益求精的傳道者

劉曉靜認為教育有修養教育與專業教育之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作為有著二十余年藝術教育授業經驗的師者,面對持續高溫的藝考,劉曉靜表現出了擔憂。劉曉靜說:“藝術,沒有天賦,可以做,但做好太難。”現在有很多家長僅為了讓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能上大學,就為孩子選擇了藝考這條路。劉曉靜認為,這是對孩子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藝術領域的成功除了勤奮以外更多地取決於與生俱來的天資,沒有藝術天賦的孩子即使費勁“擠”上了藝術院校,畢業后藝術前途也堪憂。

但她提倡重在培養修養的藝術教育,劉曉靜說:“普修式的音樂教育是值得提倡的,在發達國家無論哪個行業的人都可能與藝術有過交集,這是他們修養的一部分,是健全人格的一部分。”從小學習些音樂藝術,能夠啟迪心智,開發智慧,但將來並不一定要從事這個行業。她以自己的女兒為例,由於家庭的熏陶,女兒從小系統學習了鋼琴、舞蹈,藝術已經成為她個人修養的一部分。但女兒上大學的專業選擇了法學,目前已被保送至北大讀研究生,劉曉靜覺得她的選擇是對的,有藝術修養的人在其他領域也應有出色的表現。

現如今,藝術專業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學科門類了,不再是文學下的一個分支,藝術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對於研究生教育。作為山東藝術學院的副院長,劉曉靜對藝術教育的未來充滿信心,對山藝未來的發展也信心滿滿。

初見劉曉靜,你會覺得她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霸氣。也許是職位和工作的原因,也許是多年求學經歷所鑄就的,她身上的氣場似乎無人能撼動。初見時,你會被她強大的氣場所震懾,但交談起來,你又會被她的親切所感染。談到興起時,她也會哈哈大笑﹔談到工作時,她依舊認真嚴謹。她處事大方得體,不急不迫,淡定從容。她是學者、師者、管理者,她有著讓人艷羨的學歷,有著諸多的光環和頭銜,但她依舊沒有停下奮斗的腳步,馬不停蹄地耕耘在學術和工作的熱土上。 (2016年6月費暴雨山東畫報)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