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安徽
謝海濤:瀝風沐雨 依心而行 來源:團結報        2017年12月12日16:58

個頭不高,不苟言笑,喜歡沉思,在交流中有著驚人的洞察與創見,在處理事務中有著少見的剛毅與果斷。也許正是外表的冷峻鑄就了謝海濤難以親近的印象,而這恰恰創造了他特有的個性時空,給予他自由馳騁的思維觸角,使他在屬於自己的那片廣闊世界中自由潑墨,揮洒自如,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澆鑄著他深愛的職業信念和辦學理念,用自己的意志和對理想的追求完成他作為民主黨派成員的責任義務。他以一個個頗具神奇色彩的教學創舉和繪就了他始終秉持的生命之光。

培育英才 為師稱典范

三十年前,謝海濤從原蕪湖機電學院畢業,放棄了各種待遇優厚的設計崗位,從合肥市職工科技大學調入了合肥學院的前身合肥聯合大學任教。謝海濤在幼時受到教師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憑著自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有眷念,他毅然投身於此,矢志不渝地堅守在教師崗位上。“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便要對我的學生負責,對我的工作崗位付出,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職責。”謝老師的言語中透露出他對教師這個職業的熱愛。在採訪中他從抽屜裡拿出一本他的“備課本”,厚厚的本子上記滿了他手寫的課程內容,字跡工整,每一張附圖都清晰明了,每一頁都滿滿地見証著一位教師的辛苦用心。謝老師謙虛地告訴我們:“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我愛我的學生、愛我的工作。”謝老師在同事的眼中,是一個可敬的領導,講民主,不亂發脾氣。在學生眼中,他是一個知心的朋友,他隻讓學生們稱呼他為“老師”,他說隻有老師是永恆的。

現在,多媒體授課簡單方便,但是謝老師依然堅持用板書,他語重心長地說:“我不覺得辛苦,這是我的工作,希望能多與學生交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有些知識網上也能找到,但用筆寫下來的都是多年的經驗之談。”在講課中,謝老師更側重從自己多年的經驗出發,講述實踐經驗,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課本知識,他不僅授人以魚而且授人以漁。他上課時精神飽滿、侃侃而談、聲情並茂,還旁征博引,常常把枯燥深奧的知識結合具體事例生動地傳達給學生,寓教於樂,引人入勝。“謝老師講課十分精彩,介紹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側重於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鍛煉,同學們也非常喜歡聽謝老師講一些在工作中的經驗與感受,經常在課堂上引來學生們的陣陣掌聲。”合肥學院藝術設計系學生郭珊珊在接受採訪時說道,簡單的話語道出了謝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作為一名教師,謝海濤始終沒有放棄自身對專業的追求,他覺得隻有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能以一種無言的方式力証自己的辦學理念。在教學、行政工作之余,謝海濤潛心研修,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理論水平,近年來在業界重點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省部級項目多項,作為專業負責人,他帶領的團隊近3年來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上獲獎達90余項。安徽省模范教師、安徽省級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算是對他教師這個身份最佳的詮釋。

榮譽、鮮花、掌聲一度將他包圍,但他總能淡然以對,他認為快樂的工作就是幸福,在不斷地經歷中修心。對謝海濤來說,能夠一直在教書育人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學生,這才是最大的收獲。這不禁讓人想起冰心的詩句: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諄諄如父語,殷殷似友親。

三心齊上 繪制系部藍圖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受益,謝海濤一直致力於藝術設計系的教學管理體系改革、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及相關科研項目的籌備。他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推進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作為系部的主要負責人,謝海濤為藝術設計系的發展殫精竭慮,繪制了一幅又一幅精彩的畫卷。藝術設計系從隻有20位教師,兩百多名學生,教師學歷普遍不高,系部開設的專業隻有兩個本科專業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系,經過謝海濤十年的奮發與積澱和藝術設計系所有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如今的藝術設計系發展為有近六十位碩博陣容的師資團隊,其中不乏清華、上海交大、東南等知名學府的高材生,1100余名的在讀學生,本科專業增至7個,其中工業設計專業作為省級特色專業,躋身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藝術學碩士點即將招生。近3年來就業率平均達到98.97%更是讓人稱道。

2009年4月29日,原教育部副部長周遠清來合肥學院藝術設計系調研

自擔任系主任以來,謝海濤的工作量明顯增加,但他始終以嚴謹穩妥的態度,以及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處理系裡相關問題、帶動系部發展奔波。“當領導要盡心盡職,這樣才能起到帶頭作用,作為系的領導班子,要條理分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結合藝術設計系的實際情況開展各項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不是一人,一個部門的事情,需要全系上下常抓不懈。”他在談及系部管理工作時表示,“在這項工作中,不僅要抓制度的規范,更要抓執行的規范。”對於藝術設計系的學生,他因材施教,帶領藝術設計系不斷進步。在合肥學院綠模大賽中藝術設計系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獨特的設計理念,勇得冠軍。在首屆全國高校美術設計大賽中、首屆大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等大型比賽中藝術設計系均取得優異成績。

在重構人才培養方案方面,謝海濤說:“人才培養方案是我系辦學指導思想與學科特色的具體反映,直接決定著我系能否培養出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它的制訂與改革關系到系部教學改革的成敗,是一項需要進行細致深入研討的重要工作。”2007年以來,謝海濤利用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霍恩教授來我校挂職副院長之際,邀請其深入探討設計專業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發展模式,細致修訂藝術設計系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緊密結合社會對應用型設計人才的需求及深裝集團實際工作崗位需要而制訂,著重培養理論基礎厚、實際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設計人才。

他永遠在最晚下班的那批人中,隻為了心中那份對工作的敬畏,“警鐘長鳴、落實制度、民主決策、嚴格管理、依法行政、責任追究”,謝海濤將這些話寫在身邊,記在心裡,激勵和鞭策著自己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於教學管理,謝海濤總結到,“責任心、事業心、奉獻心”三心都要具備。校園中,他的身影總是那麼的忙忙碌碌,來去匆匆,他在研討有利於教師發展的規章制度,在召開工作會議,在安排外事接待任務。他是藝術設計系的管理者,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於學校,為學校健康有序的發展默默地奉獻著。

重任在肩,謝老師一直以他那份對工作的敬畏泰然處之。把責任化為一種熱愛,把熱愛提煉成那一份執著,執著於最開始那不變的敬畏的結合,便是他工作的閃光,雖然長年的辛苦已隨歲月而逝,但是他最開始的信念與堅持沒有動搖,他用他的行動讓師德魅力無聲綻放。

掌舵撐船 眼光放長遠

藝術設計系能有今天的碩果,成功的背后總是飽含著奮斗者無言的艱辛。為了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有相關專業職業經驗,為了藝術設計系更好的發展,謝海濤制定了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希望能與企業合作,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謝老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積極地與外界溝通交流,尋找合作對象。他曾獨自驅車到深圳與相關企業洽談合作事宜,苦累不怕,辛勞不懼,最后終於成功與深圳建筑裝飾集團簽訂協議,開展訂單式培養研究,為深裝集團定向培養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專業等方向學生。謝老師進一步完善了該培養方案,具體課程教學中,理論課以藝術設計系與深裝集團共建的嵌入式實驗為平台,實踐環節將集中在深裝集團池州產業園開展。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將實際設計項目帶入教學,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謝老師還鼓勵教師們在授課過程中能多介紹一些有關職業的經驗,讓學生們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他以身作則,為系裡的教師做好榜樣。“開展對外合作和交流,是有效提升辦學理念,提高辦學水平的有效渠道,多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著與德、韓等國諸多高校良好合作關系,取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推進了藝術設計系辦學理念的提高。”謝老師在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方面表示。

在管理藝術設計系的十年中,謝海濤一直秉持著優秀的師資決定著系部的未來這一理念,支持、鼓勵教師的學習、深造,運用在職深造與擇優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師資隊伍。許多教師考取了國內外知名大學的博士碩士,還有英國、日本、德國、韓國歸來的高材生加盟藝術設計系。赴德國、韓國、日本等高校學習的年輕教師通過學術交流,引入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改善教學方式,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教學質量,為藝術設計系教學模式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國際化”方面,在合肥學院與德國合作辦學的良好基礎上,謝海濤帶領師生共同努力使藝術設計系在2001年與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設計與傳媒系最終達成了長期的workshop合作項目。該項目以藝術設計系為承辦單位,以“學習、交流、包容、共勉”為主導宗旨,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設計與傳媒系每年定期派師生來我校,與藝術設計系師生共同商榷每屆workshop設計主題,並在為期兩周的時間內圍繞設計主題進行學術交流、參觀調研、設計實踐,至今已舉辦了12屆。自2007年,韓國國立韓巴大學工業設計系也參與workshop活動。“通過這種國際化交流,不但擴大了我校的影響,而且也擴大了藝術設計系師生乃至全校師生的視野,從此過程中,我們揣摩到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並逐步結合到系部的教學之中。”謝海濤與國外高校交流時感慨到。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 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模范教師”或許只是謝海濤教師生涯的一個小插曲,但這是對他工作的肯定。每個老師都會獲得工作的酬勞,但最大的酬勞一定是來自內心的愉快,這種愉快無法用語言形容,無法用金錢衡量。

牢記使命 參政議政展身手

作為一名民革黨員,一名省政協委員,謝海濤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刻認識參政議政的使命和任務,長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關注民生,注重調查研究,在歷次省、市政協會議中提出了諸多切實可行的提案,為當地的經濟社會建設獻計獻策。

因為自身工作原因,謝海濤接觸到的關於設計方面的信息要比別人早,比別人靈敏。一次看到國外的一本雜志上說到關於一個城市的創新能量,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所佔的比重要達到多少才算是創新型城市,他很快下決心要來了解合肥的情況。他幾次跑到統計局、商務局、文化局以及高新技術開發區,進企業、廠區、學校、圖書館,了解相關的背景,並結合合肥的實際情況,同時圍繞合肥當年的工作重心,提出了《加強合肥動漫產業的發展,推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了中共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幾次約見他了解情況。

為了使得調研的更加深入,謝海濤和課題組的幾位同志一道,動用一切資源聯系相關人員。有時候為了把一個數據搞得更加准確,讓一個建議更加可操作性,把整個調研更具有說服力,讓成果能夠推廣出去,他都不惜一切代價,不計一切成本。正是這種釘釘子的精神讓他參與的課題年年獲獎,備受關注。同時也促使謝海濤更加努力,“一絲一毫的懈怠都不敢有,好多人都在關注著你,作為民主黨派成員更應該維護好黨派的形象,樹立一種集體榮譽感,這樣同志們才能信任你。”談起這樣做累不累的時候,謝海濤這樣說道。

對於名和利,謝海濤看的很淡,這些在他看來都無足輕重,閑暇時泡上一壺清茶,聆聽一曲音樂,在細啜慢飲中感受生活的步履,體悟生命的真諦,這是謝海濤最喜愛的生活,也許在他眼中這就是世界的全部,所有付出的、收獲的似乎伸手可得,卻又遙不可及,而隻有這杯清茶、這首樂曲才是自己所能感知的,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吧。

(2016年2月發表於團結網)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