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生長於南北交界之處的南京人,就像那裡的山水一樣,秉性裡既有北方的豪爽,又不失南方的溫婉。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京女子,朱明華給初識者留下的,就是這種印象。
一頭飄逸的卷發,一身精致的裙裝。身材嬌小的朱明華坐在她位於浦東新區政府大樓內的辦公室裡,侃侃而談。“也許因為名字太男性化,我性格也像男士一樣直爽﹔而且,從上學到工作,我呆的都是男多女少的地方。”朱明華笑言。她說話語速很快,笑容真誠清朗。
從車間技術人員,到中國商飛企業管理人員﹔從曾經的市人大代表,到如今的黨派組織主委。無論在哪個崗位上,朱明華都付出了足夠的熱情。她的職業生涯,正如盛夏的花朵,火熱而又絢爛。
“有了任務,就要按時完成”
1992年,朱明華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制造專業。就算在本身就男多女少的北航,這也屬於是女生極少的專業。它不但需要大量的科技理論知識,更需要有動手操練的能力。鍛造、沖壓、壓鑄……年輕的朱明華跟男同學一樣,吃透了復雜的技術理論,也學會了熟練地操作那些笨重的機床。
大學畢業后,朱明華被分配進入上海飛機制造廠(以下簡稱“上飛廠”)鈑金車間做技術員。那時,上飛廠正與美國麥道公司合作,生產MD90飛機。朱明華進廠的時候,正趕上項目生產最緊張的階段,而鈑金車間又是整個工藝流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帶教師傅一看分給他一個女生,馬上就垂頭喪氣地說:“這回評比肯定要倒數了。”朱明華可不服氣,她拿出十二分的精力,男生能做的她要做,男生不能做的她也要做。結果到了月底評比,她和師傅是全車間第一。
這位看起來嬌小柔弱的女生,對待工作認真的態度讓人意想不到。“我覺得,既然工作任務確定了,就一定要按時按質地完成。”她不但這樣要求自己,甚至也會“大膽”地去要求那些老師傅們。一次,一位老工人沒有按時完成加工任務,作為技術負責人的朱明華一急,硬是把他從休息間拽到了車間機器旁。
當然,工作上的較真,並未影響她和老工人們成為朋友。這位直爽而又真誠的南京女孩,最終贏得車間的一致認可。她從160多名新大學生中脫穎而出,獲評“優秀”並提前轉正。
此后,這位“新兵”不負眾望,承擔並順利完成“鈦及鈦合金成形”等兩項部級攻關項目,榮獲中航工業三等功的褒獎。如今,在專業領域,她已多次獲表彰,光發明專利就有五項目(其中三項為第一發明人)。
“我願意在這裡繼續我的飛機夢”
2001年4月,朱明華被提拔為鈑金車間副主任,是上飛廠歷史上最年輕的副處級干部。
朱明華一直記得剛到廠裡時一位老師傅跟她說的話:“你們真是幸運,一畢業就趕上了MD90項目,這對技術人員來說,是莫大的機遇。”她珍惜這個機遇,也在努力中獲得了回報。
然而很快,當上“領導”的朱明華就臨著一個尷尬的境地:此時的上飛廠,MD90項目已經結束,ARJ等國產飛機項目還未上馬,企業“青黃不接”,只能依靠轉包項目維持基本的效益,簡單說,就是自己找飯吃。
雪上加霜的是,此時上海汽車工業蓬勃發展,不少外資汽車制造企業以優厚的待遇吸引航空制造人才,跳槽的人攔都攔不住。作為廠子裡出了名的技術骨干,朱明華自然也不止一次地遭遇高薪誘惑。一邊是高五倍不止的薪酬,一邊是企業的器重以及深植於心的國產飛機情結,怎麼選擇?思量過后,朱明華還是選擇了留下。“這裡是我夢想啟航的地方,我願意在這裡繼續我的飛機夢。”她說。
為了留住人才,朱明華和領導班子一起想辦法、找出路。她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承接了不少高難度、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加工任務,包括雷達天線項目、秦山核電站項目、信息樞紐大廈項目、飛艇吊艙項目、水上飛機項目、空客A320貨艙門框項目等,硬是在困境中,為后來的國產飛機項目留住了一支技術過硬的隊伍。
“職務,也意味著職責”
2008年,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萬眾矚目的C919大飛機項目立項。上飛廠劃轉至中國商飛旗下,朱明華被任命為上飛廠科技管理部部長。這個職位,不但要負責ARJ21和C919等型號任務的技術准備,還負責著科研項目的管理、技術標准化、知識產權等。此前,朱明華一直在生產一線,新的工作,給了她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開始,朱明華的手下隻有6個人,很多項目都處於初創期。憑借堅韌的毅力和責任心,朱明華帶領員工開始攻堅克難。“365天基本沒有周末,晚上9點前回家就是奢望,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出差……”功夫不負有心人,僅一個數字,就可以看出他們的辛苦沒有白費:朱明華上任僅一年,公司的科研經費,就超出了過去十年的總和。
2013年4月,朱明華調到中國商飛總部,任新成立的科技委科技研究處處長。這又是一個全新的部門。她帶領團隊,實現了部門“當年組建、當年運行”。在這裡,除了老本行飛機制造,飛機設計、民機試飛、客戶服務等領域她都需要熟悉。她主動學習,迅速適應轉型,也展示出了很強的領導統籌能力。
雖然已經成為企業管理人員,朱明華並沒忘了自己曾是一名技術人員,更沒有消磨掉心中對科技創新的熱情。2010年,她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制造專業,攻讀在職博士。如今,公司有相關的科技創新項目,朱明華還會以顧問的身份參與其中,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往往令后輩們欽佩不已。
“職務也同時意味著職責。”朱明華說,“作為一名技術管理人員,如果你不能站在技術領域的前沿,你就不可能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2016年3月,在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的安排下,朱明華挂任浦東新區經信委副主任。巧合的是,此時浦東正在打造航空城,朱明華的專業眼光和豐富閱歷正好派上用場。為期一年的挂職職務,又有了實實在在的內容。
2006年,朱明華加入民革,兩年后成為第十三屆市人大代表。
“之前一直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加入民革組織並成為人大代表后,我有機會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認識各種優秀的人,有機會了解社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視野開闊多了。”在經歷了多年的履職歷練,以及幾次實實在在的培訓后,她的政治素養、理論水平、社會活動經驗都有所提升。當她當選新一屆為民革浦東新區委員會主委的時候,對於民革工作,她已有了自己思路。“我始終認為,黨派工作的重心應該在基層。基層抓不好,上面就空了。”於是,她一上任,就開始抓基層組織凝聚力,抓基層黨員培訓,並以身作則,要在參政議政等方面為黨員們做出表率……
浦東有660多位民革黨員,在上海區級民革組織中首屈一指。如今,有了這位熱情洋溢的領頭人,浦東民革的未來,也要像盛夏的花兒一樣綻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