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湖北
鄭心穗: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同心、同向     傅孝民    2017年12月11日15:57

鄭心穗,1949年3月生,男,漢族,海南文昌人,大學,高級工程師﹔1999年3月加入民革。現任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十一屆湖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會主委。

鄭心穗年少時期在北京居住。父親鄭庭笈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九軍軍長。抗日戰爭爆發后,1939年12月鄭庭笈參加抗擊日寇的昆侖關戰役,此戰為中國軍隊首次以攻堅戰打敗日本“鋼軍”的光輝戰例。1942年,奉命入緬作戰,擔任中國遠征軍200師步兵總指揮兼598團團長,浴血奮戰,榮膺戰功,是一位民族英雄。解放以后,多次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鄭庭笈1961年任全國政協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曾任民革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黃埔同學會顧問,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鄭心穗從小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熏陶,同時受到黨的統一戰線政策關懷。1969年6月至1973年8月,知識青年下放到雲南省景洪農場。1973年9月至1976年8月,在昆明工學院(現為昆明理工大學)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學習。1976年9月,鄭心穗進入武漢鋼鐵公司,歷任武鋼硅鋼廠熱處理車間技術員、硅鋼廠技術科助工、硅鋼廠調度室副主任。1985年開始赴日本留學,在東京格林外語學院學習日語與國際貿易。1989年10月回國后,擔任武鋼經營開發公司工程師。1992年11月至1995年10月,擔任武鋼國貿公司駐東京代表處總代表。1995年10月開始,歷任武漢鋼鐵公司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長、所長、高級工程師。1997年10月,鄭心穗擔任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分管科技、民政及外經工作。2002年7月至2006年12月,擔任武漢市工商聯會長,2006年9月任民革武漢市委會主委,2007年1月任武漢市政協副主席。

在中國共產黨和民革組織的培養下,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鄭心穗逐漸成長為民革省級組織主要負責人,深受統一戰線同行的肯定和認同,同時受到海外僑胞、台灣愛國同胞的敬佩和贊賞。

2014年6月10日,地方黨報《湖北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登民革省級組織負責人鄭心穗《繼承傳統聚共識,牢記使命謀發展》文章,就湖北省開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學習實踐活動,回答備受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我國民主黨派的現狀及工作內容。

《湖北日報》邀請省民主黨派省級組織負責人,就民主黨派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等問題答記者問,這在湖北省尚為首次,引起社會各界人士廣泛關注。

時逢華夏兒女同慶新中國65華誕,鄭心穗,作為一名與祖國風雨同行、歷經社會變革與發展、目睹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見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無比優越的共和國同齡人,他無限感慨的說 “一甲子春華秋實,六十載風雨同行。多黨合作事業與新中國相伴而生,多少民革前輩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奉獻了畢生的精力,這讓我深深感到身負的責任之重大、使命之神聖,更促使我全身心腳踏實地傾注多黨合作事業的發展,傾注於履行參政黨職能”。

在採訪中,鄭心穗深情地回憶起2007年民革湖北省委會成功換屆、順利實現政治交接時的情景。時任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接見新一屆湖北省委會領導班子時,他向民革中央、中共湖北省委、全省民革組織和黨員表態,新一屆領導班子將團結合作不辱使命,努力開創湖北民革工作新局面。

與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密切合作,做好議政建言工作

2007年民革湖北省委會換屆以來,民革省委會主委鄭心穗帶領班子成員率先提出,加強與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門的聯系和溝通,建立新時期和諧政黨關系,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創新黨派參政議政工作機制,盡快提高民革參政議政能力。

鄭心穗提出民革湖北省委會要結合自身實際,狠下功夫,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以制度為保障,進一步提高參政議政的質量和水平。2007年以來,民革湖北省委會相繼制定和出台了:參政議政工作會議制度、調研工作制度、提案撰寫“四定”(定題目、定方案、定人員、定時間)制度、集體提案的專家評審和主委會議審議制度、激勵制度、選題咨詢制度及與政府職能部門座談會等制度。

鄭心穗為了制定相關參政議政機制,進行了大量走訪和深入調研工作,帶領相關處室負責同志走訪中共湖北省委政研室。筆者清晰的記得,中共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呂東升見到到訪的鄭心穗主委,第一句話笑稱,民革湖北省委會書記(主委)鄭心穗親自到訪,我們將全力配合民革的參政議政工作。座談氣氛熱烈,所有隨同人員感到無比親切和歡欣鼓舞。

民革湖北省委會邀請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座談,這在全省民主黨派中屬於首次,對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也是第一次,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央媒體在2008年7月12日頭版位置,詳細介紹了鄭心穗所倡導的參政議政工作機制和創新做法。

之所以邀請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負責同志給民革提案選題提意見和建議,鄭心穗有他的考慮:隨著我國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不斷加強和完善,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作用和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黨和政府對參政黨發揮的參政議政作用寄予較高的期望。如何能在執政黨有較高水平的執政能力情況下,迅速提高參政黨參政能力,成為各民主黨派省級組織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

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問題,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鄭心穗敏銳地感覺到,作為參政黨,民革省委會明顯具有這方面的優勢。

由於召開這次座談會,民革黨員在聽取了中共省委、省政府對選題的意見和建議后,受益匪淺。參加會議單位主管領導根據民革湖北省委會申報的14個重點課題、40個一般提案選題,結合本部門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分別給予認真評述,並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負責同志在全面了解民革申報選題后提出,民革湖北省委會應從參政黨地位、性質、作用的定位出發,站在參政黨的高度,為執政黨建言獻策。湖北省政府研究室負責同志提出,根據集體提案撰寫要求,找准選題的切入點以及提案內容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至關重要。

世事都有如此巧合,民革湖北省委會與中共湖北省委會、省政府以及省直對口聯系單位座談會上,省政協負責同志向鄭心穗通報,湖北省政府目前出台《關於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工作的規定》,對提案辦理有裡程碑意義。鄭心穗得知這一消息后,當即要求省委會機關相關部門向民革中央匯報,第一時間把該信息通報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2007年9月27日,《團結報》第一版頭條顯著位置,全文刊登《民主黨派提案辦理落實具有行政執行力》一文,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報道。

湖北省政府出台《關於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工作的規定》,規范政協提案辦理辦法和辦理程序,加大督辦力度,將提案的建議和意見轉化為政府行政行為,具有行政執行力。以民革湖北省委會集體提案為例,2007年1月,在湖北省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上,民革湖北省委會提出《關於成立中部發展銀行的建議》的提案,被列為湖北省政府重點督辦提案,由時任副省長阮成發領辦,省銀監局按照領導批示要求,組成專家組對提案建議進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証,該提案轉化成為政府行政行為。

湖北省政府出台《關於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工作的規定》之前,在實踐中,從中央到地方,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工作只能依照不成文規范,當時地方政府出台相關的行政法規在全國還屬首次。

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規定》的出台,對於鄭心穗和他所帶領的民革湖北省委會制定和部署參政議政工作以及決策,以及今后對以他本人名義和民革省委會集體提案形式所取得優秀成績,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決定作用。

扎實推進組織建設,努力提高領導班子四種能力

作為新一屆班子領導人,鄭心穗提出把開展基層組織達標創優活動作為組織工作一項重點,實現組織工作可持續發展。民革湖北省委會通過並下發了《基層組織達標創優工作方案》,對各市委會開展達標創優工作進行了指導,通過“達標創優”活動,有利於打造創新型、學習型、和諧型支部,努力增加民革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活力。

民革湖北省委會相關部門組成調研組,深入各市級組織進行專題調研。為了保証《基層組織達標創優工作方案》活動成功進行,設計和下發了調查問卷,對省直32個支部的現狀進行摸底,撰寫了調研報告。

在調查研究基礎上,鄭心穗提出:要根據民革各支部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包括六大類考評體系和具體評分標准,並在2008年全省組織工作會議上進行動員部署。

經過一段時間試行,各支部對照考評要求和考評表進行逐項自查、整改、完善、創建工作。省委會組織專班按公正、客觀、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了綜合考核,所屬直屬支部全部達標,呈現出“一支部一特色”的良好局面,獲表彰面達到了30%以上。

這一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活動的開展,不但穩固了民革湖北省委會組織發展的基礎,而且有力地將《民革中央關於進一步做好組織發展工作的意見》的精神貫徹到實處,為新時期新形勢下探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思路提供了有益經驗。

2010年1月9日,正值年終歲末,鄭心穗一行來到省直綜合四支部看望老黨員。省直綜合四支部老黨員較多,60歲以上的黨員14人,年齡最大的黨員宋思明今年已有85歲高齡。鄭心穗的到來,受到了支部黨員們的熱烈歡迎。大家圍席而坐,開懷暢談,歡聲笑語把節日的氣氛渲染得更加濃郁。

長期以來,鄭心穗關心各基層組織黨員和老黨員的生活情況,通過走訪、座談等各種形式深入全省各市委會、支部,關注基層組織建設,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受到各基層組織和黨員們的響應和擁護,有力地增強了民革全省黨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的同時,鄭心穗要求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加強黨內監督,增強黨內團結和諧。按照民革中央的要求,認真學習貫徹《各民主黨派中央關於加強地方組織領導班子建設座談會紀要》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內部監督暫行條例》,結合實際,制訂了省委會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和述職考評制度,以制度建設來促進領導班子建設。

為加強對后備干部的選拔、培養、鍛煉、使用的力度,鄭心穗督促相關部門加大了政治安排和后備干部挂職鍛煉工作力度,探索后備干部培養的長效機制,調整補充了后備干部人才庫。先后有2名副主委赴地市挂職副市長、1名副市長挂職農業部、2名挂職副區長。

組織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和艱巨的任務。為了實現民革組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鄭心穗要求在貫徹《組織發展紀要》的精神下,堅持政治標准與質量並重,積極拓展黨員發展新領域,在發展新階層和社會與法制人士方面要有一定突破。

據統計,截至2014年上半年,民革湖北省委會共有黨員3409人。政府實職安排上,民革全省共有副處級以上黨員111名,政府部門任實職干部27名,政府部門任副廳以上實職干部2名。在社會職務安排上,全國人大代表1人,全國政協委員2人,省人大常委1人,省人大代表2人,省政協副主席1人,省政協常委6人,省政協委員27人。

換屆以來,民革湖北省委會成立了民革恩施州委會,這是湖北省民革第十個市級組織。據統計,民革全省現有10個市級組織,4個總支,30個支部。

做好社會服務的窗口工作,搭建民革參政議政平台

2012年一項看似普通的扶助貧困縣脫貧工作,使得民革湖北省委會社會服務工作在省民主黨派中名聲大噪,扶貧工作成績一躍躋身全省統戰系統,乃至民革全國省級組織前列,那就是,為湖北貧困縣團風縣籌措1.6億的脫貧資金,並且由國務院交通部劃撥到位。為貧困縣籌措上億元資金既是大手筆也是大運作。它成為民革省委會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以來,數額最大、影響最大的一次。

2012年6月的一天,中共團風縣委書記洪再林一行,來到鄭心穗辦公室。聽明來意以后,鄭心穗和一同接待的其他省委會領導大吃一驚,原來,團風縣委書記是慕名而來,請求鄭心穗及民革省委會幫助團風縣籌措上億扶貧資金。這個巨額資金請求,在民革湖北省委會以往的扶貧工作過程中,是絕無僅有、聞所未聞的。中共團風縣委書記希望通過民革湖北省委會將該項目報送民革中央爭取國家層面的扶持。書記看中的不僅是民革參政議政職能和議政建言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多黨合作的作用和影響力。

鄭心穗對中共團風縣委書記的請求十分重視,2012年8月,率省民革專家調研組到團風縣進行調研,並就團風縣提出的武漢新港團風港區羅霍洲至省道江北一級公路連接線項目進行了實地考察,了解項目進展情況。

團風縣地處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是湖北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范圍縣、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試驗區、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攻堅重點縣。2012年,中共黃岡市委、市政府將團風縣定位為臨港經濟示范區。團風港區計劃總投資80個億。

調研過程中,鄭心穗重點了解了羅霍洲大橋項目情況。羅霍洲大橋是團風港區羅霍洲洲灘綜合開發的控制性工程,大橋預估總投資65330萬元,全長5.124公裡。大橋建成后,將全面推動團風港區開發,促進武漢新港整體串聯,打造便捷暢通的水陸聯運通道。

鄭心穗及民革專家組調研后認為,團風工業立縣、工業強縣的步伐邁得很大,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勢頭很好。實施團風港區開發、建設羅霍洲大橋,是團風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對團風未來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將對大別山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極強的推動作用。

鄭心穗表示,民革作為參政黨,有責任為支持老區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為扶貧開發貢獻力量。這也是民革湖北省委會踐行“同心建支點 同行促跨越”主題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鄭心穗當即決定,將把羅霍洲大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通過調研報告、社情民意等形式向民革中央、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反映,並專報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周鐵農同志,懇請民革中央商請國家部委對此給予關心和支持。

周鐵農主席對鄭心穗反映的情況非常重視,認真研讀后,在調研報告上作出批示,並請交通運輸部予以支持。

交通運輸部收到周主席批示的報告后,經過研究,考慮到團風縣屬於大別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羅霍洲大橋項目建設是武漢新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特擬將該項目補充納入湖北省國省干線公路建設規劃。

2012年,在民革中央的大力支持及周鐵農副委員長的親自關心下,交通運輸部按規定給予團風縣1.6億元的資金支持。目前,羅霍洲大橋和碼頭已動工建設。

此次助推團風港區項目建設是民革湖北省委會在踐行“同心建支點 同行促跨越”主題實踐活動中為推進大別山革命老區建設所作的一件實事。

鄭心穗在總結這次扶貧工作時說,團風縣扶貧工作是一個個案,但它卻是參政黨社會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緊密合作、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典范。

2008年1月,湖北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建國以來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的極端天氣,給全省經濟造成重大損失,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很大困難。省委會按照民革中央要求,通過襄樊市委會、鄂州市委會聯系向當地捐贈農作物疫苗,積極幫助受災地區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民革湖北省委會積極行動起來,投身到抗震救災工作中。向各市委會下發《關於以實際行動支援地震災區的通知》,民革各基層組織立即動員全體黨員干部,積極投入到抗震救災和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活動中。

鄭心穗還代表省政協參與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等四大家組成的慰問團,帶領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及荊州、仙桃等15個援建市負責人,到四川漢源縣慰問受災群眾,並且看望湖北省援建者,推動湖北對四川的對口援助災區的重建工作。

發揮民革特色,努力做好祖國和平統一工作

鄭心穗通過與台灣新同盟會、湖北同鄉會兩個島內主要組織聯系,按照民革中央祖統工作 “四個轉變”的要求,以爭取台灣民心為工作重心,每年採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組團開展兩岸交流交往。

2010年,應鄭心穗的邀請,由台灣新同盟會會長、台灣原總政戰部上將許歷農先生率領台灣新同盟會退役將領參訪團,赴鄂進行參訪考察。這是參訪團繼參訪北京、上海后,首次接受大陸民主黨派省級組織之邀對地方進行訪問。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親切接見了該團全體成員,對台灣新同盟會人士長期以來堅持民族大義和維護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贊成一個中國原則、主張和平統一,為促進兩岸交流作出的貢獻表示贊許。

當有記者問,大陸民主黨派為什麼邀請台灣新同盟會退役將領參訪團來鄂訪問時,鄭心穗表示,我們基於三方面考慮:首先,民革與台灣原國民黨有歷史淵源關系,有著與之聯系和溝通的平台﹔第二,台灣各界渴望了解大陸政治體制,通過邀請參訪團的形式,可以使台灣人民與大陸民主黨派成員做近距離接觸,了解大陸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政治制度,了解大陸為什麼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第三,對台工作是民革作為參政黨的基本職責和重要的工作組成部分。

許歷農先生在鄂期間多種場合多次表示,他衷心希望兩岸和平、團結和統一。全場對他的講話報以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和兩岸關系中,他的講話使整個荊楚大地為之感動。

鄭心穗憑借與台灣新同盟會許歷農先生的親情友情關系,努力打造民革省委會對台工作平台。幾年來,不論經貿文化交流還是涉台參政議政提案,民革湖北省委會都彰顯著在對台工作上的特色與優勢。

2008年以來,鄭心穗主委積極與許歷農將軍及台灣新同盟會等組織聯系,連續3年邀請並接待包括台灣新同盟會會員(會友)在內的參訪團共計4批次58人次。鄭心穗及民革省委會為對台聯系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對於團結台灣島內反“獨”促統力量,擴大島內統派聲音,推動祖國和平統一事業意義重大。

一個建議,推動武漢成為國家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會場之一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昌是辛亥革命首義之地。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對於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中華民族團結,實現祖國早日和平統一,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為此,鄭心穗發揮民革優勢,組織專家開展調研,積極為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辦好這一紀念活動建言獻策。

針對在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鄭心穗先后在2007年1月召開的湖北省政協九屆五次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加強辛亥革命歷史遺存的保護和利用的建議》、2009年1月的武漢市十二屆三次政協會上提出《關於整合辛亥首義歷史文化資源,彰顯武漢獨有文化品牌的建議》、2010年2月召開的十屆一次湖北省政協大會上提出了《關於盡快啟動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籌備工作的建議》等提案。

這些提案的提出,隨即受到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的專門批示,要求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具體方案﹔時任中共武漢市委書記的楊鬆、市長阮成發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抓緊做好各項籌備工作。

武漢市以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出色的籌備,成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主會場之一。

2010年11月12日,鄭心穗組織辛亥革命后裔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建設工地

一件提案,推動鄂台深入合作交流

近年來,台灣專利申請人在大陸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都出現持續增長趨勢,台灣申請量佔國內申請量的比例最高時達到9.11%。

在鄂注冊的台資企業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特別是富士康、中芯國際、冠捷科技等知名電子企業的相繼落戶,使得台灣的電子信息產業優勢和湖北的科教優勢產生了明顯的集成效應,湖北正在成為台灣電子信息產業向內地轉移、創業發展的重要密集區。

隨著兩岸邁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期,民革湖北省委會將“海峽兩岸開展專利審查合作”列為重點選題進行調研。鄭心穗帶領民革黨員專家會同湖北省科技廳負責同志組成專家組,赴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調研,就“兩岸專利審查合作”及“建立兩岸專利互認機制”課題進行探討,對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問題進行咨詢,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部門領導對民革湖北省委會關於建立“兩岸專利合作”的思路和設想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

鄭心穗提出為貫徹實施國家專利戰略實施綱要,將“湖北專利戰略”作為涉台系列選題,為湖北科技創新發展,向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

2009年湖北省兩會期間,鄭心穗再次向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建言,提出“關於在湖北舉辦2009鄂台專利技術交易會”的建議,受到中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時任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批示:“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建議。”

當年,湖北武漢台灣周鄂台專利技術交流會如期舉行,兩岸專利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鄂台雙方有關工業園區負責人相互介紹各自基本情況,經過協商和溝通后,建議鄂台專利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互訪,討論研究建立兩岸專利技術互認機制,搭建專利技術交易平台,並對下次台灣周活動期間實現兩岸專利技術交易達成共識。

一條信息牽動湖北省省長的心

2009年10月27日,中央媒體頭版刊登一條新聞,稱民革湖北省委會《關於我省“甲流”防控物資中部分用品出現價格波動以及脫銷的情況專報》得到時任湖北省省長李鴻忠批示,相關意見和建議迅速轉化為政府具體行政行為,成為湖北省政府“甲流”防控措施的一部分。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2009年9月中旬,一條從湖北咸寧發回的信息稱:近期由於各類學校陸續開學,在該省部分地區“甲流”防控物資中的部分用品出現價格波動以及脫銷的情況。

該信息很快送到鄭心穗主委的案頭,憑著多年經驗,鄭心穗意識到該條信息的分量。他根據信息所反映的情況連夜部署,在全省范圍內通知民革各市級組織,了解和報送當地有關“甲流”防控物資價格波動以及供應的情況。

民革黃石市委會收到民革湖北省委會通知后,深入該市各個零售店進行調查,發現黃石某藥店近期共賣出1000多支體溫計,新貨還未到,呈脫銷狀態。其他民革市委會也陸續反映“甲流”物資出現不同程度價格上漲和脫銷的情況。根據這些信息反饋,鄭心穗立即召集有關專家進行了評估,並將分析討論的結果以及意見建議形成專報,第一時間將該情況報送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

時任省長李鴻忠接到鄭心穗專報后極為重視,立即批示。省政府督查室接到批示后,通知相關部門迅速行動,組成數個調研組分赴全省各地展開調研,同時加緊防控部署,協調各職能部門集中解決專報中提到的問題。經過多個部門協同一致,解決了甲流物資供應不暢的狀況,使全省防控甲流貨源供應、配送渠道暢通,相關物價回落,有力保障了市場和市民生活安定有序。

關注資源合理利用,推動可持續發展

鄭心穗一直十分關注能源戰略問題,2008年民革湖北省委會在湖北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於《湖北磷礦資源開採現狀及建議》的提案,該提案被湖北省政協列為主席重點督辦件。

磷礦是湖北省重要優勢礦產之一,儲量列全國第三位。磷礦與石油、煤炭等同屬不可再生資源,國土資源部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磷礦儲量僅夠維持使用 70 年左右的時間。磷作為一種稀有資源廣泛用於醫藥、磷化工業。然而,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民革黨員經過調研發現,湖北磷礦亂挖濫採、採富棄貧,資源浪費觸目驚心,情勢十分嚴峻。

鄭心穗得知這一情況后,迅速組織民革黨員專家組成調研組深入礦區進行實地調研。調研報告顯示湖北省磷礦存在資源配置開發利用布局結構不合理、經營粗放、採礦環境惡化等狀況,其主要問題是:開採管理無序,資源損失浪費嚴重﹔礦資源採選技術水平較落后,已有的採礦科技成果難以轉化為生產力﹔磷礦初級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出售原礦的多,搞深加工的少﹔無序開採造成安全隱患多,環境破壞嚴重。

經過組織專家評審認証,並針對湖北省磷礦資源開採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民革湖北省委會從政策、機制和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加強磷礦資源管理、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增加開採利用的科技含量、防止地質災害等四點建議。

省國土資源廳收到民革湖北省委會提案后,高度重視,迅速派出調研組赴宜昌調研,並由國土資源廳為主多次組織召開部門協調會。根據民革湖北省委會集體提案的意見和建議,在已有的礦產資源法律、行政規章和相關行政管理基礎上,出台新措施。

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李成林說,多年來,磷礦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一直是湖北省的難點和熱點問題之一,按照民革省委會的意見和建議,資源節約,從“磷”開始,努力在湖北實現磷礦資源開發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2008年8月7日至8日,鄭心穗作為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率隊赴遠安縣,督辦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關於《湖北磷礦資源開採現狀及建議》重點提案。

座談會上,鄭心穗提出:從戰略高度來講要把磷礦資源管理工作作為堅持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經濟社會如何又好又快發展,資源很重要,磷礦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也是我省的重要資源之一,要進一步加強開採利用的管理,同時還要進行保護,要把開採利用與管理保護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使磷礦資源為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辛勤耕耘,碩果累累

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以鄭心穗個人名義或民革湖北省委會集體名義形成的提案或議案,分別在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組織的專題會,或全國兩會、地方兩會期間提出。據統計,鄭心穗主政民革湖北省委會工作期間,以民革湖北省委會集體提案形式提交的意見和建議等有16篇,分別受到中共湖北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常委、分管副省長批示。

7年來,民革湖北省委會先后有19件提案受到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省政協主要領導的批示或督辦。其中,《關於合力打造長江黃金水道,推進長江中游水運發展的建議》被列為省長領辦提案,由王國生省長親自領辦﹔《關於在武漢建立“語聯網”中心,大力發展“語聯網”產業》被民革中央採用為集體提案向全國政協報送。這些意見和建議或被採納和被簽署為行政命令,或轉化為政府措施的一部分,影響和推動湖北的經濟發展。

鄭心穗在擔任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期間,在全國“兩會”上,共提出包括《關於加強航道治理 發揮黃金水道優勢 促進中部經濟發展的建議》、《關於把神農架建設成為我國金絲猴保護、科研、宣傳基地的建議》、《關於發展基於漢語為翻譯中間語言的漢語經濟,提升中國軟實力的建議》等20余件議案,很多都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重視和採納,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2012年3月7日全國“兩會”期間,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親切會見鄭心穗

鄭心穗在十屆、十一屆省政協會議上,先后提出包括《關於加快落實中部地區崛起政策的建議》、《關於隆重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湖北武漢市設立主會場的建議》、《關於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及漢江中下游保護的建議》等16篇提案,積極圍繞湖北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在鄭心穗擔任十屆、十一屆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的7年間,他先后督辦省民建的《關於加強和完善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的建議》、省民進的《關於我省開展擬建項目、區域開發計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省致公黨的《關於盡快開展南水北調中線二期工程論証工作的建議》等近10個重點提案,帶隊到各地調研座談,協調各個廳局的提案辦理,為將提案從紙上落到現實,推動提案發揮實效作出了重要貢獻。

社情民意信息也是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一個重要渠道。據統計,鄭心穗個人報送信息20余條,獲得中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4次,被全國政協採用3次,被中共湖北省委《今日重要信息》採用1次,民革中央、湖北省政協等多次採用。民革湖北省委會的信息工作多次獲得民革中央、湖北省政協、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的肯定,曾先后多次獲得湖北省政協信息工作先進單位一等獎和省委統戰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