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業,男,1963年12月生,山東諸城人,研究生學歷。現任第十一屆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省監察廳巡視員,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民革山東省委會主委,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歷任3屆全國政協委員,先后有3個提案被評為全國政協優秀提案,3次被選為全國政協大會發言,3個提案被全國政協選為重要提案。出版《正面戰場大會戰》、《國是民生》等專著多部。
在山東省政協第十一屆一次會議上,民革山東省委會主委孫繼業以滿票當選為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成為山東歷史上最年輕的省政協領導。孫繼業雖然比較年輕,但卻是一位有豐富基層經驗的老領導了,曾經擔任過最基層政府副鎮長、濰坊市監察局副局長,35歲就擔任了民革濰坊市委會主委,36歲公選為山東省監察廳副廳長,37歲便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合作共事和參政議政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成就,展示了黨外干部的風採。
成績的取得是偶然還是必然?榮譽的背后又是怎樣的付出與辛勞?我們帶著敬意與好奇採訪了他,聆聽了他對多黨合作事業以及本職工作的感悟和體會,了解了他對民革山東省委會各項工作的思路和布局。
本職工作 反腐倡廉建新功
1996年,32歲的孫繼業在濰坊市“一推雙考”公開選拔領導干部時,力挫群雄,脫穎而出,以全市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選為濰坊市監察局副局長,成為濰坊市最年輕的縣級領導干部,被譽為“狀元局長”。從此,他在監察戰線一干就是18個年頭,先后分管過政策法規、黨風政風、糾風、效能監察和科技防腐等工作,查處了一大批腐敗分子和損害群眾利益的案件,創造了不少反腐倡廉的新經驗。2000年,36歲的他又通過公開考選,以全省筆試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順利走上了山東省監察廳副廳長領導崗位,實現了人生新的“起跳”。雖說是一鳴驚人,卻也在大家意料之中。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如此年輕有為的黨外干部,此時,人們不禁對他有了更多新的期待。
擔任省監察廳副廳長后,孫繼業先后和三任紀委書記、五任監察廳長合作共事,委廳領導對他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孫繼業主要分管糾風和效能監察工作,同時還擔任省政府糾風辦副主任,受理的信訪舉報每年都有幾百起。懷著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和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他對每一件群眾信訪舉報都認真批閱,對每一個調查結果都嚴格把關,對一些重要案件、惡性案件和群體性事件還親自帶隊調查。有時難免有來自其他方面的壓力,有說情,有利誘,甚至有威脅和恐嚇。他都堅持原則,剛正不阿,嚴肅查處了一大批侵犯群眾利益的案件。
“糾風工作事關民生與和諧,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最貼心。無論醫療亂收費問題、公路亂收費問題,還是農民負擔過重、違法違規征地拆遷、社會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等問題,都是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群眾關心什麼,我們的工作重點就是什麼。”孫繼業說。他首先從切實解決農民負擔沉重問題入手,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分。針對治理教育亂收費問題,他創造性地提出創建規范教育收費示范縣,這項工作也得到了國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2006年,全國創建規范教育收費示范縣經驗交流會在山東濟南召開,中紀委、監察部、教育部領導出席會議,國務委員陳至立出席會議並講話,當年即有20余個省、市開展了這項工作。有一起群體上訪案,300多名群眾按手印聯名舉報,上訪多年不能解決,多次圍堵地方政府大門,揚言再不解決就要發生流血事件。孫繼業親自帶隊調查,深入基層,傾聽民聲,嚴肅查處了有關人員,使久拖多年的復雜案件終於得到圓滿解決,得到了中紀委、監察部領導的肯定。2011年7月,山東連續發生煤礦起火、鐵礦透水、客車燃燒等3起特大事故,造成100余人傷亡,給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造成重大損失。孫繼業臨危受命,同時擔任幾個事故調查小組負責人,冒著危險深入800多米深的礦井調查,很快就查清了事故的直接原因和管理責任,嚴肅追究了相關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領導責任,撤銷了20余人的領導職務,還追究了18人的刑事責任,對加強安全生產起到了應有的警示作用,以實際行動維護了社會的和諧穩定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孫繼業工作上還善於創新,分管的不少工作都走在了全國前列,創造了不少反腐倡廉的新經驗。他提出:“不但要糾歪風,還要建新風,要糾建並舉。”孫繼業把解決問題與完善制度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專項治理、清理整頓等手段,切實糾正有關部門、行業的不正之風﹔一方面制定完善各項工作機制,開展創建文明行業之風活動。全國第一條“行風熱線”就是在山東省臨沂市開通的,臨沂市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輪流到直播間與市民互動交流,很多問題當場就能得到解決,搭建了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連心線”。市民們激動地說:“以前遇到政府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我們老百姓往往是解決無方、投訴無門。開通行風熱線后,我隻需要打一個電話,政風行風熱線就會把問題迅速反映到相關部門,甚至請來部門的負責人和我們面對面解決問題。”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還專門在臨沂市召開了現場會,向全國推廣這一經驗做法。民主評議行風也是在山東率先推行的,主要是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和群眾代表來評議各部門的行業作風問題。這項工作開創性地把依靠群眾舉報、監督來反映各部門違紀違規的陣線向前推移,變被動為主動,從根本上促使行業作風轉變。
2008年5月,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孫繼業臨危受命,擔任山東省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督檢查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監督救災資金物資的使用情況。他立即率專項檢查組連夜飛赴北川前線,成為全國第一個到達災區前線的紀檢監察部門。“救災資金是災民的救命錢。紀檢監察機關參加援川抗震救災有關工作,就是要發揮保障作用,讓抗震救災工作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孫繼業說。檢查組不顧路途險峻,冒著余震危險,深入山東各市對口援建的擂鼓鎮、通口鎮、香泉鄉等10多個鄉鎮,看望一線援川人員和災區鎮村干部群眾,了解受災及支援情況,實地察看了使用捐獻資金物資情況。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在救災前線視察時,聽取了孫繼業關於抗震救災資金檢查情況的匯報,對山東省的做法給予了肯定和贊揚,隨后這一經驗在全國推廣。2008年7月,中央紀委監察部召開全國對口援建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督檢查會議,研究部署對口支援救災款物監督檢查工作,會議專門請山東省作重點發言,會前還特別邀請孫繼業到監察部匯報抗震救災監督監察工作的情況和經驗。
2012年,一項新的挑戰擺在孫繼業面前——科技防腐和電子監察工作。孫繼業主持分步建設了電子政務服務、行政權力監察、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監察、公共資金電子監察、輿論監督、黨風廉政教育六大電子監察平台,形成了縱向貫通省市縣、橫向涵蓋各領域的科技防腐網絡體系,把防治“三亂”、反腐敗與促進工作效能的提高緊密結合起來。2013年,在孫繼業的推動下,監察廳制定了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電子數據標准、電子監察綜合平台設計方案,規范了全省科技防腐系統建設。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馬馼到山東調研電子監察工作,對山東省科技防腐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山東省有效整合了資源,統一了規劃建設,創新了紀檢監察方式,規范了行政系統的運行,增強了監督的有效性,推動了決策的執行力、科學化、規范化,科技防腐工作成效明顯,走在了全國前列。
孫繼業的多項工作先后得到中央領導的批示和肯定,中紀委、監察部、國務院糾風辦及國家有關部門先后3次在山東召開全國現場會推廣經驗,他本人也多次在全國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省委領導多次給予肯定和表揚,贊揚其“是一位十分優秀的黨外干部”。孫繼業以實際工作業績贏得了領導、群眾及社會的認可,連續十余年考核均為優秀,多次在黨外干部培訓班上介紹合作共事的經驗,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主流媒體都曾報道過他的事跡,以實際行動樹立了黨外干部有位有為的新形象。
參政建言 百姓冷暖記心間
孫繼業曾擔任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先后圍繞國家大政方針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提出50多個提案,其中有3個被評為全國政協優秀提案,3次被選為全國政協大會發言,3個被全國政協選為重要提案,不少建議被採納或產生較大社會反響。
2003年,孫繼業通過調研發現,雖然農村進行了稅費改革,但農民負擔依然很重,成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一個大問題。他專門研究了世界各國的類似情況,發現在發達國家農民不僅沒有負擔,反而還有補貼。由此撰寫了《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提案,指出“三農”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其核心是農民的收入問題﹔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城鄉差別最大的國家之一,而農民的待遇問題則是人為造成城鄉差別的一個重要因素。進而提出了取消農業稅、改革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等建議。這份提案使他第一次走上了全國政協大會發言的講壇。取消農業稅的提法,在當時還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到2006年,農業稅條例廢止,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成為歷史,有近8億農民直接受益。
人民群眾就醫難、看病貴問題一直牽挂著孫繼業的心。自1998年以來,國家已經連續近20次制定措施促使藥品價格降低,為什麼藥價不降反升,老百姓還是感覺藥價高呢?孫繼業經過調研發現,其中既有衛生管理方面的原因,更有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一是藥品價格虛高問題嚴重﹔二是“醫藥不分”、“以藥養醫”的機制不合理﹔三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滯后﹔四是醫療資源總體不足,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嚴重不足﹔五是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覆蓋面太低。因此,造成群眾“不敢生病”,“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2005年,孫繼業寫出了《加快衛生體制改革,減輕群眾醫療負擔》的提案,揭示了藥價虛高的內幕和看病難的深層次原因,提出了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治本之策,建議完善政府對醫療機構的補償機制以及醫藥集中招標採購辦法,加快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他的建議再次被選為全國政協大會發言,贏得了委員們的陣陣掌聲,得到了賈慶林主席的贊揚。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評價說:“孫繼業委員作為一名非衛生行業的委員,能提出如此高質量、針對性、專業性很強的建議,難能可貴。我作為一名衛生行業的管理者,對孫委員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2012年全國“兩會”上,孫繼業遞交了《加快收費公路制度改革》的提案,又一次被選為全國政協大會發言,第三次登上參政議政的最高講壇。他那激昂慷慨的聲音回響在庄嚴的人民大會堂中:“收費公路過多,95%的高速路、61%的一級路都是收費公路﹔收費站點過密,有的收費站間距不到10公裡﹔收費標准過高,高速公路成為‘高價公路’﹔收費期限過長,有的收費年限竟達42年……” 建議取消普通公路收費,降低高速路收費標准,改革“統貸統還”政策,讓公路真正姓“公”,真正成為“順心路”,成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路”。短短7分鐘的發言,孫繼業贏得了在場委員5次發自內心的熱烈掌聲!該發言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當晚網絡轉載達50余萬條,被網民一致贊為“好委員!”“好提案!”“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聲!”“為有這樣的委員點贊!”該建議很快被國家有關部門採納,並被全國政協選為大會發言范本印發新委員參考。
當記者問他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寫出一篇篇如此具有真知灼見的優秀提案時,孫繼業回答道:“首先要有責任心。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在其位,就要盡其責。要關心國是,關注民生,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就是我們參政議政的重點。”
民生問題大於天,委員職責重於山。孫繼業牢記委員職責,始終將國是民生放在心上,近年來先后圍繞國家大政方針和人民群眾關心的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等熱點問題提出一系列建議,分別被有關部門採納落實。
前幾年,上學難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個熱點,也引起了孫繼業的關注和思考。治理教育亂收費這麼多年,為什麼老百姓還是感到負擔重?他實地調研了學校、幼兒園和居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教育亂收費治理的重點是義務教育亂收費,而群眾真正感受強烈的一些合法的高收費和變相的亂收費卻沒有列入治理的范圍。他寫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建議》,提出了盡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推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規范幼兒教育收費和高中擇校生收費、禁止公辦名校改制和高校招生雙軌制等建議,引起了較大社會反響。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節目和新浪網作了專題採訪報道,各大新聞媒體網站轉載達5000多個網頁。教育部領導專程赴魯征求意見,並採納了有關建議。該提案也在第十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表彰會上被評為優秀提案。
近幾年,征地拆遷問題又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個熱點問題。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不少地方征地拆遷出現了規模過大、建設過熱、操之過急等現象,由此引發了一些矛盾和糾紛,有的甚至引發了惡性案件或群體事件,嚴重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孫繼業通過調研,寫出了《關於規范征地拆遷、保護農民權益的建議》,提出要改革現行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補償標准,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依法保護失地農民權益。由於該提案調研深入,分析深刻,建議合理,可行性強,被全國政協選入《重要提案摘報》,得到國務院領導批示,並被評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國務院辦公廳專門下發了關於《開展征地拆遷專項檢查的通知》,研究制定有關農村集體土地征地拆遷條例。
廣讀博覽 注重學習和調研
優秀提案五年才評選一次,可以說是真正的百裡挑一。孫繼業做了3屆委員,就有3個提案連續被評為優秀提案,實現連續3屆“大滿貫”,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單憑責任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
怎樣才能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呢?孫繼業說:“沒有什麼捷徑和秘訣,需要平時注意加強學習和調研。”
孫繼業十分注重學習,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一直堅持業余學習和研究。在學完兩個研究生專業之后,年過半百,又攻讀了博士學位。他業余最大的愛好是看書,廣讀博覽,邃密群科,個人藏書萬余冊,曾被評為“山東省十大書香人家”,被大家譽為學者型領導。近年來,先后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3部,發表長篇歷史小說1部,參編著作多部,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4項,獲獎30余項。其中專著《正面戰場大會戰》由新華書店公開發行,已連續再版3次,得到了兩岸學術界及有關專家、領導的肯定,被評為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為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十年磨一劍,又應邀撰寫了30多萬字的新著《共赴國難》,填補了不少史學空白,該書即將出版發行。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也為他參政議政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孫繼業告訴記者,要提高參政議政水平,單靠理論學習是不夠的,紙上得來終覺淺,還要注意向實踐學習,注意搞好調研。“為寫一份提案,往往需要收集幾十份資料,有時從選題、調研到成稿甚至需要兩三年時間。”孫繼業說。記者在現場看到,他收藏的參政議政資料有的已積累好幾年,每份材料上的關鍵部分都作了重點標記。孫繼業特別強調,關鍵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一是選題要“准”。好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要站在全國的角度,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宏觀、著眼熱點,謀大政、議大事、獻大計,防止雞毛蒜皮和小題大做。所謂中心、大局,就是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這也是提案工作的基本方針和要求。尤其要注意選擇群眾關心而政府尚未注意的問題﹔或者已經注意到但尚未找到好辦法解決的問題,這樣的選題才能引起應有的重視。二是調研要“深”。建言必先知情、知情必須調研,深入調查研究是寫好提案的前提。要通過調研,做到了解“三情”,即熟悉下情、了解上情、掌握內情,避免道聽途說或放馬后炮。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的分析,善於從事物的表面現象中發現問題的本質,找出深層次的原因,提出治本之策。三是建議要“實”。也就是切實可行,有可行性。這是提案“嚴肅性、科學性、可行性”標准的一個基本要求。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問題確實很嚴重,政府不是沒有看到或不了解,但由於一些深層次的原因或客觀條件不成熟,可能一時解決不了。要注意把握主觀與客觀、目前和長遠、理想與現實等辯証關系,既要考慮必要性,又要考慮可能性﹔既要考慮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又要考慮到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承受能力,不能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臆想。四是觀點要“新”。也就是要有新意,對問題要有獨到的新見解、新建議。要善於對同一事物、同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從常態規律中發現新問題,從偶然事件中發現必然趨勢,能見人所未見、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舉措,這樣的選題才能引起應有的重視。
針對許多人抱怨沒時間調研的難題,孫繼業也有自己的看法:“世事洞明皆學問,最好結合自己的工作調研,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汶川地震發生后,孫繼業帶隊到北川前線檢查抗震救災,發現十幾個鄉鎮道路不能通行,災區人民的生活難以保障。晚上回到帳篷后,趴在悶熱潮濕的行軍床上,連著寫了兩個提案,一個是《關於加快北川道路建設的建議》,一個是《關於災區重建安置的建議》,並附上了地圖說明,連夜用電子郵件發給了全國政協。全國政協很快就立案轉辦,交通部和建設部等有關部門及時採納了有關建議,將他建議建設的那條公路及時修通,打通了北川重建的交通動脈,為抗震救災發揮了一個委員應有的作用。
正是源於勤奮好學與深入調研,孫繼業所提提案總是符合國家大政方針而且極具前瞻性,所提建議也都切實可行而被廣為採納。他先后被評為民革全國參政議政先進個人和山東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作貢獻建言獻策優秀成果獎,並在全國政協委員培訓班、民革全國參政議政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經驗,是全國“兩會”上記者爭相追逐的“明星委員”。
孫繼業深入農村調研
2013年3月,孫繼業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有人說自他當了省領導后,在全國“兩會”上就很少聽到他的聲音了。就這個疑問我們專門採訪了他。
孫繼業說,不是因為當了省領導,就不參政議政了﹔主要是身份變了,職責也發生了變化。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職責不同,參政議政的方式也不同。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提案等方式來實現。而人大代表本身就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的組成人員,參加會議,審議政府、兩院報告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決算,選舉國家領導人,這都是行使人大代表的神聖職權,都是在直接參政,提建議和議案是人大代表的權利,不是主要職能。當然也要盡職盡責,但因為身份不同,因此言行更需要慎重,目前一般不接受採訪和宣傳,而是默默地盡人大代表的職責。
在2014年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孫繼業提交了3個建議和1個議案。僅在《關於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的建議案》中,就提出了25條具體修改意見。他提出的《關於加快“外電入魯”特高壓電建設的建議》和《關於加快推進渤海灣跨海通道建設的建議》,被山東省領導確定為代表團建議案,其中《關於加快“外電入魯”特高壓電建設的建議》,已被國家發改委採納落實,“外電入魯”三大通道前期工作全部展開,錫盟至濟南特高壓輸電工程開工建設。《關於將山東省納入國家“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實施范圍的建議》,目前也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採納,擬將山東的青島、煙台、日照等市納入新亞歐大陸橋和海上絲綢之路范圍,對促進相關區域的經濟發展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同心同行 多黨合作譜新篇
2012年5月,民革山東省委會選舉產生了第十二屆領導集體,孫繼業當選為主任委員。“這次換屆,大家推選我擔任新一屆民革省委會主委。這是組織上和與會代表的信任,也是全體黨員和老領導的重托,我深感責任重大。”孫繼業說。“歷史選擇了我們,我們就要擔負起歷史的重任。一定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竭心盡力當好班長,當好大家的服務員,與新一屆領導班子一起,團結帶領全省民革組織和廣大黨員,共同開創山東民革工作的新局面。”
孫繼業認為,換屆只是完成了組織人事上的新老交替,如何深化政治交接,則是擺在面前的緊迫任務。要繼承民革歷代領導人的優良傳統,把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光榮傳統傳承下去,始終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尤其是在事關大局、事關政治方向、事關根本原則的問題上要立場堅定,是非分明。做到在大事面前不糊涂,關鍵時刻不動搖,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新班子新氣象,上任伊始,孫繼業率先垂范,帶頭加強自身建設。緊密結合中共中央“八項規定”,先后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意見》、《關於加強作風建設的決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就領導班子改進作風提出了要求。先后舉辦了全省領導干部進修班和全省機關工作研討會,提出了加強三化建設、提高四個能力、建設五型機關的新思路,健全完善了領導班子和機關工作制度,明確了機關各項工作流程和崗位職責,進一步規范了機關日常管理,使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呈現出一種團結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
民革山東省委會還積極響應民革中央關於開展牽手困難群眾活動的號召,把齊河縣肖屯村作為重點幫扶對象,並將其作為開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的基地和社會服務工作的重點。孫繼業先后多次帶隊到肖屯村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發動黨員捐資5萬余元建立了“同心書屋”。他積極協調省有關部門,為該村爭取到水利資金和修路資金118萬元,改善了村裡的道路交通條件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村民肖凌芳的丈夫因病去世,兒子正在讀高中,家庭生活困難。孫繼業將其作為結對幫扶對象,逢年過節送去慰問品和慰問金,為其子求學提供資助,春節前還親手為他們家貼上了喜氣洋洋的春聯。在他的帶動下,民革山東省委會領導還把5戶特困家庭作為結對幫扶對象。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也紛紛伸出博愛之手,舉辦定點用工簽約儀式暨愛心專場招聘會、向村民無償提供法律援助等活動,積極為牽手困難群眾脫貧致富作貢獻。兩年多來,肖屯村抓黨建、促脫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村“兩委”班子戰斗力明顯增強,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春節前,又率領全省著名書畫家、表演藝術家送文化下鄉,深入農村,為村民演出、寫春聯。目前,省委會正在協調部署請專業水利施工隊伍免費為村民打上幾眼高質量的灌溉井,解決春旱燃眉之急。
祖統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孫繼業充分利用在政協分管港澳台僑和外事工作的優勢,在做好台胞和重要團組接待聯誼工作的同時,主動走出去,與台灣各界廣泛交流,增進共識。2014年6月,孫繼業率團訪台,與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先生及台灣高層各界人士進行了廣泛交流,並與中國文化大學等單位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連戰先生對其在抗戰史方面的研究給與了高度評價,認為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有利於增進兩岸共識。在澳門回歸15周年之際,他率領山東藝術家赴澳門開展了“山東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動,贏得了澳門各界的歡迎,中聯辦專門來函致謝,認為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山東省在澳門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好的活動。積極支持住港委員開展反“佔中”活動,為維護香港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他的推動下,民革山東省委會還積極開展關愛抗戰老兵活動,並聯系有關社會組織為全省民革黨員和黃埔同學會中的抗戰老兵每人補助現金2000元。
連戰在會見時對孫繼業抗戰史研究給予高度評價
在參政議政工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績。換屆后,民革山東省委會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履行參政議政職能上來,積極圍繞地方大政方針和“藍、黃”戰略建言獻策,先后提出了20余個集體提案,有不少得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採納。特別是在充分發揮民革整體優勢,積極邀請民革中央領導來山東調研,為助推山東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了貢獻,先后為濱州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黃河三角洲建設國家級農業高新示范區等工作發揮了“臨門一腳”的作用。在山東省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上,以民革省委會名義提交提案8件,其中1件被省政協確定為重點提案,1件被省政協以《兩會專報》報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成員參閱。針對民革省委會提出的關於加快生態山東建設、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建議,山東省政府出台了《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制度,調動了各地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目前,民革山東省委會正在積極調研推動渤海跨海通道建設進程,爭取列入國家規劃,為改善南北交通、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沿海經濟發展、拉動經濟增長作貢獻。
多黨合作,大道直行。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歷史進程中,孫繼業從未放緩前進的腳步。他表示,將帶領全省民革黨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中再立新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摘自《親歷者贊——民革人物報道集》第二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