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山東
麥康森:與大海結緣的代表 來源:檢察日報    王麗麗    2017年12月11日18:22

1974年夏天,16歲的麥康森拖著簡單的行李,邁著沉重的步履走出校門,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看著那陳舊卻親切的建筑物逐漸遠去。莫名的無奈、沮喪和恐懼接連涌上心頭,“這輩子的書讀完了?”那一年,麥康森高中畢業,但文革中的中國沒有高考。

時代在1978年給予他人生轉機。自當年接到山東海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始終與水產養殖結緣,從未見異思遷。36歲破格晉升為中國海洋大學教授,51歲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已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如今看來,生活的回報已經遠遠超越了當初的所有夢想,這種滿足感是時代賜予他們這代人獨有的幸福體驗。

深海養殖:呼吁國家從戰略上重視

當記者問他:“當代表這麼多年,您提的建議都能落實嗎?”麥康森笑了:“1998年我擔任山東省政協委員時,就悟出個道理,當代表委員,要堅持一個態度:我要說。如果你認為棘手和重要的問題,你就要堅持說、集中說,這能促進問題的解決。”

目前,我國海水養殖業主要集中在近海,是陸源污染和海洋污染最集中的區域,對於提高養殖產品的質量和食品安全十分不利。麥康森認為,未來的水產養殖業應朝陸基工程化養殖和離岸深海養殖兩個方向發展。陸基工程化養殖是指通過興建工程化養殖設施,實現循環水養殖,大幅度提高單位水體產量,以解決陸上養殖業缺水、缺地的問題。而離岸深海養殖則是利用大型養殖船舶、海上平台、移動網箱等,在遠海區域開展養殖。

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麥康森提出:“遠海區域水質好、污染少,移動式的養殖裝備可以有效避開台風等自然災害,從而保証產品的數量和質量,為海水養殖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當然,遠海養殖業投資規模大,運營成本高,需要國家從戰略層面上予以高度重視,引導社會資本介入,通過政府的扶持,吸引有實力的大型養殖企業走向遠海。”

養魚方式:建議立法禁止使用冰鮮魚飼料

海洋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麥康森最為關注的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建議立法禁止用冰鮮魚作為養魚飼料。

麥康森說,我國傳統的水產養殖模式經過30年的高速發展后,已經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嚴重地威脅我國水產養殖的持續發展。例如,至今還習慣用廉價冰鮮雜魚養殖經濟魚類的粗放模式。這種用“用魚養魚”的傳統養殖模式,往往需要5斤至7斤甚至更多的魚才能養出1斤魚,這種用較多的漁業資源投入,換來較少的漁業產出的養殖方式,顯然不可持續。一方面無疑造成了嚴重的漁業資源浪費,給原本已處於資源枯竭的海洋漁業資源造成了更大的生態壓力;另一方面,直接投喂冰鮮雜魚不僅污染養殖環境,而且又是各種病原的重要來源,誘發水產養殖病害頻發,必然導致抗生素等藥物的濫用,既給養殖帶來更高的經濟成本,更威脅養殖產品的安全。

麥康森建議借鑒發達國家可持續發展經驗,盡快立法禁止直接使用“冰鮮雜魚養魚”水產養殖的發展模式,從而為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和水產品安全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麥康森告訴記者,作為代表,這兩年他關注的主要還是與海洋有關的問題,所提的議案建議也引起了相關管理部門、學術單位、企業的關注。在研究方面,相關的項目逐步立項,在實踐方面,企業開始探索相關的投資項目。

最早提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科學家

麥康森是中國最早發出“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推斷的科學家。

那是在2007年11月,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開幕式上。按照慣例,要請兩個人作報告,那一年,正好請的是麥康森講水產品安全。麥康森斷言:“國內的水產飼料和其他動物飼料都存在添加三聚氰胺的風險,包括奶粉。”

麥康森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判斷?他對記者說,當時,中國出口的面筋把美國的貓狗吃死了,化驗結果顯示三聚氰胺混進了面筋做了貓糧狗糧。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為什麼會加到飼料裡去?這就是造假,為了提高總氮——粗蛋白的含量。因此,與氮含量相關的食品、飼料裡都可能存在添加三聚氰胺問題,這是邏輯推理出來的。

2008年9月,問題奶粉事件震驚全國,一個月后又出現問題雞蛋,麥康森的推斷得到了印証。

在全國兩會上,麥康森不斷就食品安全問題建言獻策。“不說道德底線,單談管理方法,完全可以向西方學習,食品進入市場,抽樣檢查和加大對不法行為懲罰都可以做到,起碼能大大降低食品造假的沖動。”

結緣大海:隻為有書讀

“我們這代人沒有太多可選擇的余地。我是一個很喜歡讀書的人,第一次強烈感覺到這個‘喜歡’,是在高中畢業那年,一下子醒過來了:這輩子的書就念完了?第二次呢,是1977年高考入圍了,但沒被錄取,又沒讀上書!我那時候就一個目標,找一個讀書的機會。”麥康森說,1977年第一次參加高考,什麼高能物理、高分子化學,盡填各種新奇的志願。結果這條路沒走通,那就換一條,1978年,他心想:“海水養殖”大概就是抓魚摸蝦吧,就它了。果真被錄取了。

麥康森對本報記者說:“你的經歷和我的經歷有一個巨大的不同,我們是‘干一行,愛一行’的一代,而你們是‘愛一行,干一行’的一代。那是一個沒有選擇的年代。在這個環境裡的人,欲望和期望都很低,比如我有書讀,就滿足了。”

硬幣都有它的兩面性。沒有選擇的人生,也許並沒有你想象中的“悲哀”。麥康森說,當沒有選擇的時候,自然也會在無聊之事裡尋找樂趣。“也許你們感覺沒勁的東西,我也干得很有勁。”麥康森說,在愛爾蘭留學時,有兩年時間在遠離鬧市的海濱實驗室做研究,幾乎有一半的時間見不到任何人,隻與魚蝦、海鷗為伴。可是,他很快就發現了孤獨是一種極致的美——碧海晴天,鳥語花香,卻絕無人聲滋擾,浩瀚無垠的空間任憑目力與思緒馳騁,那是自由之美!如今紛繁蕪雜的生活,倒讓他常常懷念昔日的孤寂。

一開始,工作是為了生活,首先考慮的是養家糊口。隨著養家糊口問題的解決,興趣就會佔上風。縱使出現了別的誘惑,但已經不能左右了。這樣的過程反倒是好事。麥康森說:“我們這一代人,是一批為了生計而勞作的人,不管從事的是何行何業,最后大都喜歡上了自己的職業。”

如今,時代已經不同,大把的機會擺在每個人面前。麥康森對於兒子的選擇,是尊重放手多過指導指揮,他覺得“都可以”。但他說過這麼一句話:“你尋找機會是為了証明你行,千萬別找機會來証明你自己不行。”

也許你所想象的水產科學家麥康森,穿得像個農民,整日埋頭在魚塘裡面做實驗,兩耳完全不聞窗外事。埋頭做研究是肯定的,科學家理應屬於實驗室,但麥康森告訴記者,科學家也需要看看窗外,需要增長見識。

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麥康森說,改革開放的成就之大,不單單是引進資本,更重要的是引進整個世界多角度的思維。

(2014年3月31日發表於檢察日報)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