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專題>>天津
杜洪印:立足本職 真履行參政黨黨員的職能         2017年12月08日16:00

本文系:“學習實踐活動”先進典型評選資料 來源: 天津北方網 發布時間: 2016-07-13

杜洪印,男,1964年7月生,麻醉學博士,主任醫師,天津醫科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副院長。

現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全國委員,中華麻醉學會器官移植學組副組長、全國中西醫結合麻醉學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常委,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委,天津市醫學會理事,天津市紅十字會理事,天津市麻醉學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麻醉質控中心前任主任,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委等。獲得天津市科技成果獎和衛生局科技成果獎四項。先后主持科委課題和局課題三項,參與科委課題和局課題5項。發表論文50余篇。參編與器官移植有關的專著15部。

天津市南開區第三界“十大杰出青年”,南開區第十四、十五和十六界人大代表,天津市十三界政協委員、醫衛文體委員會副主任,曾入選天津市“131”人才第二和第一層次,天津市“十五”立功獎章獲得者。

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民革天津市委會常委、衛生總支主委,南開區人大代表。

一、立足本職,爭做出色的醫務工作和管理者

1、做醫教研全面發展的醫務工作者

麻醉專業有很多亞專業。隨著器官移植的出現,器官移植麻醉,尤其是肝臟、心臟和肺臟移植麻醉成為了麻醉專業最復雜、技術要求最高的麻醉亞專業,2000年左右國內還基本屬於空白。天津第一中心醫院器官移植工作已經初見倪端,考慮到器官移植麻醉的發展趨勢及其挑戰性,2001年杜紅印決定從第四軍醫大學轉業來天津工作,從此開始新的工作和人生歷程,也有幸成為一名民革黨員。

肝臟移植工作具有其鮮明特點:患者往往病情重、合並症多、手術極其復雜、時間長,對患者重要器官和生理功能影響劇烈、術后並發症多死亡率高。來天津之前他沒有從事過肝臟移植麻醉。接手這一新的工作后經過觀察和分析,結合醫院的性質和當時現狀決定從麻醉科工作最瓶頸的地方開始改進工作。來到后不久就開始了每一例肝臟移植的圍術期隨訪工作並堅持一年多時間。經過隨訪和分析以前病例,針對性加以調整和改進,結果短期內並發症的數量和並發症的嚴重程度都得到顯著改善,肝臟移植愈后明顯好轉。

2001年年底器官移植外科年終學術討論會上大家討論的最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2001年下半年肝臟移植圍手術期死亡率明顯降低?結果器官移植ICU的主任總結出了4條原因,其中肝臟移植麻醉技術改進和提高是導致肝臟移植圍手術期死亡率明顯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杜院長的努力得到了器官移植團隊各部門的一致認可。

通過強調對每一個患者用基本的模式化的同時加強個體化處理和調控,尤其是針對肝臟移植圍術期能血功能調控方面很快實現了個體化處理原則,使得肝臟移植圍術期的用血量和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大幅度降低,同時明顯減少了肝臟移植圍術期因輸血引起的肺部並發症和凝血功能異常導致的血栓形成或者出血增加,在減少了醫療成本和血液資源浪費的同時明天提高了肝臟移植的醫療質量。

通過提高調控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的能力,改變了肝臟移植手術的術式(經典原位肝臟移植到經典非轉流肝臟移植),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外科手術的難度以及因為VVB引起的一系列並發症,同時也顯著降低了肝臟移植手術的成本。

再灌注綜合症是肝臟移植圍術期經常發生的問題之一。可能導致心臟功能降低甚至心臟停搏和死亡。經過臨床觀察和研究尋找各種原因並採取針對性、預防性處理,將發生再灌注綜合症的發生率由原來的60-70%降低到20%以內,從根本上扭轉了再灌注綜合症給肝臟移植帶來的嚴重不良影響,從此改變了人們對肝臟移植再灌注綜合症的認識和先前的恐懼。直至目前,國內臨床上預防和治療再灌注綜合症的方法依然是天津一中心醫院的模式。

由於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作為國內器官移植的龍頭地位,作為肝臟移植團隊重要的一員,杜院長先后參加了26個省市自治區幾十家三級甲等醫院開展肝臟移植的工作,其中很多例手術為當地省市或者醫院第一例肝臟移植手術,書寫了當地醫學發展的歷史也書寫了中國移植事業發展的歷史。2003年參加北京武警總醫院肝臟移植手術的全國首例實況轉播並擔任麻醉以及解說任務,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自參加大器官移植麻醉工作以來無數次的危重搶救工作,挽救了許多危重患者的生命。

先后參加並出色完成了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以及其它友好國家的各類重要人士的器官移植醫療保健任務,為國家、為天津市、為醫療衛生行業贏得了榮譽。正如中央保健局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羅愛倫教授所說:你們通過做器官移植手術為中國贏得了榮譽和尊嚴。杜院長被羅教授曾多次推薦參加中央醫療保健任務。2010年四月他應邀和器官移植團隊赴印尼指導和完成印尼第一例活體小兒肝臟移植手術。印尼最大報紙爪窪郵報每天在頭版顯著位置全程報道了中國器官移植團隊在印尼的指導手術的全過程,並實況轉播了中國醫生指導的第一例活體小兒肝臟移植。手術結束后當晚在印尼泗水由東爪哇省、中國駐泗水領事館和印尼華人商會特意舉辦了隆重的慶祝和答謝晚會。中國駐泗水總領事王先生說:“你們為中國和印尼醫療行業的交流和合作做出了貢獻,為印尼的華人贏得驕傲和自豪”。

經過近十年的努力,杜院長所領導的麻醉團隊配合移植外科一起共同先后創造了諸多世界紀錄。至今他仍然是全球做肝臟移植麻醉最多的麻醉醫生,也是全球唯一一名做過肝臟、心臟、肺臟、胰腺、腎臟和小腸六大器官移植麻醉的麻醉醫生。

杜院長承擔天津醫科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工作。每次都要擠出半個小時左右時間,結合學生們比較關注的問題介紹社會現狀、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怎樣做能盡快成長少走彎路等。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2009界研究生下課后全體起立鼓掌。學生們評價說,這是老師受到的最高禮遇。

科研是醫護工作者的重要內容之一。杜院長曾連續五年在全國年會特邀做大會發言和知識更新專題講座。先后30余次在全國性的學術會議做大會發言或者是知識更新講座。2010年隨中華醫學麻醉學分會訪問美國麻醉學會和麻省總醫院。

杜院長對科室管理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按麻醉學科的專業特點建立了主治醫師負責制的科室管理制度(涉及人才物均經過主治醫生集體討論投票決定)。之后逐漸形成了公平、公正、公開科室管理制度。科室由原來的一名碩士到現在博碩士比例達到75%。積極拓展學科業務范疇,主動引導在醫院各科室中工作性質相對被動的麻醉學科向圍術期醫學科轉型,縮小與本專業國內一流院校和國際水平的差距。現醫院的麻醉學科已經基本覆蓋臨床麻醉、體外循環、疼痛治療、ICU、急救醫學等圍術期醫學領域,已經是構架齊全、協調發展、學術水平較高,在國內外具有很強影響力和一定知名度的的國內一流學科,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一致好評。多位國內外麻醉專家專門到一中心醫院參觀考察。

2、做優秀的醫療衛生管理者

2008年底經醫院民主推薦和組織考察,杜洪印被任命為一中心醫院副院長。2008年-2012年初分管醫院的設備、耗材、總務后勤和醫院信息化建設工作。經這些部門每年要支出數億的資金,被認為是醫院管理的高危和高風險崗位。副院長同時分管這麼多重要部門在國內少有,足以體現醫院黨委和醫院領導班子的莫大信任。面對新的工作和崗位,他認真學習相關文件、規章、流程,虛心請教,很快進入到工作狀態。他給自己規定了總的目標,努力工作、盡職盡責為醫院的核心利益負責。他要求自己深刻全面理解黨委和班子的決定,創造性地貫徹和執行集體決定並敢於擔當﹔工作中認真履行好每一道程序,把好每一道關,系統、全面、前瞻性分析和處理每一件具體工作。幾年來,工作成績顯著,沒有給醫院帶來任何的直接或者隱性經濟損失。

自2013年以來分管醫院的醫政、護理醫療保險等工作。尤其是在醫患矛盾突顯和加劇的今天,努力站在醫院和患者雙方的立場,積極化解醫療糾紛,解決了很多棘手的醫療糾紛。同時積極制訂各種規章制度,採取綜合措施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把醫療糾紛控制在萌芽狀態,獲得醫院領導、職工和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先后在醫院和天津市醫院管理協會的年會上做《我國現階段醫療糾紛原因及其綜合防范措施》的報告,引起同行們的高度重視。在2014年司法部、衛生部和綜治辦三個部門聯合在天津召開的“全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節現場會”上代表醫院方做經驗介紹。獲得三部委領導和全國與會者的認可和表揚,對一中心的醫療糾紛預防和解決經驗給予高度肯定。

由於努力工作、盡職盡責,他的工作得到了全院的一致認可。在每次的年終和中期考核優秀和稱職的得票選項超過99%,並連續四年在班子副職中年終考核得票第一。

二、努力學習,認真履行參政黨黨員的職能

杜洪印在承擔繁重的本職工作同時,認真學習,他先后多次參加中央社院、天津社院和北京社院的學習和培訓。他積極做好參政議政、社會服務各項工作並取得優異成績。

1、參政議政工作

杜院長在完成大量的本職工作同時努力學習虛心請教,完成了大量的參政議政工作。先后在南開區人大提出了《關於加強南開區主要街道綜合治理措施》、《關於加強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的辦法》等12個建議案。2013年擔任天津市政協委員,利用一切業余時間積極調研、走訪,2014年提出《關於完善我市地鐵系統標識的建議》,為此專門坐地鐵查看走訪了天津市所有地鐵站,對地鐵站科學利用顏色、圖案、燈光、空間等提出了系統的和立體的標識系統,獲得地鐵管理部門的認可,並多次溝通征求對完善地鐵站標識的建議。2015年針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提出《關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增加人文社會知識的建議》,獲得分管部門的高度重視並參照該建議做規范化培訓內容的適當修正。同時還提出《迎水道延長線修改設計方案和更改地面材料的建議》等6個建議案。2010年9月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習結束前赴陝北榆林考察。當時在府谷縣和神木縣實行了全民全額醫療保險制度並一度成為全國考察學習的樣板。在考察期間與當地政府進行的醫療改革座談會上他本人對府谷和神木醫療保險制度的優點和不足、適用的范圍、長期繼續下去的保証措施,尤其是下一步在全國推廣應該注意的事項做了充分全面的闡述。本人提出全民全額醫療保險在府谷和神木縣有其存在的道理,但從醫療衛生行業的本質和規律、中國的實際國情來看恐怕很難全面復制,也無法持久維持下去的觀點。並提醒當地政府應意識到因經濟轉型等諸多因素可能帶來的無法持續的可能性,做好應對無法持續后帶來的危機,同時對外宣傳的深度和廣度要十分慎重,以免在全國引起不良后果。該建議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並獲得中央社院領導和老師、隨從考察學員的認可和好評。在2015年民革中央的黨員培訓班上代表全體學員發言談學習體會,同時也對培訓工作的時間、組織形式、學習內容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受到民革中央組織部門和領導的肯定。

2、社會服務工作

杜院長利用本職工作的優勢積極參加和組織義診和相關社會服務工作。在社會服務工作中積極組織,以身作則。曾先后10余次參加醫院內、社區、養老院、偏遠山區和邊疆地區的義診工作。積極協調和聯合其它民主黨派共同參與民革的社會服務工作,曾三次邀請“九三”學社和民進黨員加入民革進社區和養老院為居民和老人進行醫療服務。多次為“希望工程”、地震災區、對口幫扶偏遠山區捐款捐物。組織本單位民革黨員去統戰部對口幫扶的薊縣孫袼庄查體、篩查和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並進行健康宣教,出色完成了對口幫扶任務。2014年組織一中心民革支部參與由政協醫衛文體委員會組織的河北區的社區義診。在去新疆慰問天津醫療隊的過程中參加當地的義診和健康咨詢活動。2014年參加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對口幫扶和指導工作。

3、黨務工作

2011年在新組建的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支部擔任主委。結合本職工作和各黨員的實際情況,克服醫療任務重等困難,積極開展支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和社會服務活動。積極發展黨員,在短期內使一中心支部得到迅速壯大。引導和培養民革黨員的各種能力,根據每個黨員的實際情況發揮每一個黨員的作用,組織黨員為醫院發展獻計獻策。先后提出《關於加強本科階段社會人文知識,促進本科生就業的建議》《改變醫保收費方式提高現有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的建議》《公立醫院設備保養和維修社會化服務試點》建議案。探索不流於形式、高效率、具有行業和時代特點又符合中國特色的組織活動形式和內容,真正在組織發展和建設、參政議政、合作共事和民主監督等方面能達到組織的要求和期望,扮演和發揮好一個基層組織應有的地位和作用。積極參與其它支部的各種活動並向其它支部學習積累基層支部活動和建設經驗。組織大家在傳統節日走訪、慰問老黨員和慰問遇到困難的黨員,並成為一種制度,增加了組織的凝聚力。

2014年底開始擔任衛生總支主委工作。接任以來努力學習,虛心向老領導、老同志請教和學習經驗,盡快適應工作和進入狀態。利用一切現代和傳統聯系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努力按民主黨派參政黨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基本要求和大家的建議制訂工作計劃,團結總支所有委員和全體黨員,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分工協作。目前各項工做在順利開展並積極探索民主黨派基層組織的工作模式,努力開創衛生總支的工作新局面(民革天津市委會 社服處)。 

 

專題推薦

  • 民革十四屆三中全會
  • 孫中山與黃埔軍校——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 2024全國兩會民革參政議政專題
  • 新開局 新面貌 新作為聚焦民革十四屆二中全會
  • “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專題報道
  • 民革小小圖
  • 組織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