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灤入津工程是天津人民生產生活、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必須得到良好保護。”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天津市委會副主委、天津水利科學院總工周潮洪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在保護水源方面,我們做的還不夠,作為水利人,我還需要大聲疾呼加強引灤水源的保護。”
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周潮洪牽頭的建議案《關於加強引灤水源保護工作的建議》得到了天津代表團其他44名代表的支持,聯名提交全國人大,建議加大引灤水源的保護力度。該建議案得到國家環保部的高度重視並回復,但是周潮洪依然不滿足,她認為還需要繼續加強調研完善建議案,徹底整治水源污染。
“隻有實地調研,深入調研,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提出有分量的建議案。”周潮洪說。2014年她多次赴引灤水源上游實地考察,她說,肉眼都能看見水源被污染,水流緩慢處、角落裡堆積著生活垃圾,下游天津人民要吃這裡的水,這是必須整治的。
周潮洪深入實地了解水源污染情況,在水源上游潘家口——大黑汀水庫,她看到了網箱養魚對水質的污染。為了掌握更准確的數據,她坐小船劃入水庫。她說,網箱密布,偌大的水庫隻容小船通過,不熟悉路徑的根本就劃不出來。周潮洪解釋說,網箱養殖對水域的過度開發,餌料大量投放,遠遠超出水庫的天然淨化能力,成為污染水體的重要原因。
保護引灤水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近年來,在環保部、天津市、河北省、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的協調努力下,引灤水源地的很多鋼鐵廠被關停。但是在引灤工程黎河段,周潮洪發現了管理方面的難題,因為引灤水要送往天津,所以黎河水面以下歸天津市管理,但是水面以上歸河北省管理。而水面以上,周潮洪卻發現了鋼鐵廠關閉后留下的尾礦和砂石對水源的污染,她說,她就站在河邊,風一起,滿天礦塵,這種污染也不容小覷,必須治理。
於橋水庫是引灤工程進入天津的首站調節水庫,為了保障水質安全,很多庫區農民進行了搬遷,對於這部分人的補償安置問題,周潮洪非常關心。她說,治理水污染不能就水論水,它和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治理水污染的同時還要給農民合理的補償金,還要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既讓人民喝上放心水,還要幫助農民致富。
聊起引灤水源保護,周潮洪如數家珍,當記者問她2014年做過多少次實地調研時,周潮洪笑著說記不清了,次數太多了。這個既是水利人的專業,也是人大代表的職責,責無旁貸。
2015年兩會在即,周潮洪的建議案准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周潮洪說,在引灤水源治理方面我們缺乏權威的統籌協調機制和長遠的通盤治理規劃,必須建立引灤水源保護統籌協調機制,制定灤河流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盡快解決劃定水源保護區、清理網箱養魚、建立補償機制這三個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