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上午,朱蘊山紀念館開館暨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安徽六安市金安區東河口鎮舉行。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出席揭牌儀式。
朱蘊山(1887—1981),安徽六安人。早年考入安徽巡警學堂參加光復會,進行反清活動,曾參與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事件。是著名的中國政治活動家,杰出的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革命的堅強戰士,參與籌建農工黨,是民革的主要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建國后,歷任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委員,民革第二至四屆中央常委、第五屆中央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常委。
1887年,朱蘊山出生於東河口鎮嵩嶚岩村。由於地處偏僻、年久失修,朱蘊山先生故居已不復存在。1987年起,東河口鎮就開始著手恢復重建的有關工作。1995年起,東河口鎮著手籌建“朱蘊山公園”,收集了有關朱蘊山的史料10萬多字,照片30多張,文獻文物100余件,出資協助市政協文史委出版了約50萬字的《朱蘊山傳》,編寫了朱蘊山之父——太平天國天官丞相朱明升和朱蘊山的文史資料10多篇,將1997年修建的一座七層古典式觀光塔設為朱蘊山紀念塔,張勁夫為紀念塔親筆題字。
2013年7月,朱蘊山紀念館系列建筑完成施工。現館藏有朱蘊老生前所用、手跡、專著和相關史料、傳記等。
朱蘊山紀念館坐落於安徽省六安市東河口鎮嵩嶚崖村,距六安市區50公裡。嵩嶚崖位於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丹霞地貌景觀區,在距今約1.5—1.7億年前侏羅紀中期,盆地外圍風化剝蝕的大量碎屑物質,通過沉積形成了紫紅色長石石英砂岩和砂礫岩等,約6500成年前,岩層隨著地殼上升過程中遭受風化剝蝕、流水浸蝕的外力共同作用,形成了特有岩洞、單面山等丹霞地貌景觀。
紀念館位於嵩嶚崖沖中段,與故居隔嶺相望,立於雙蟾寺前首,門前有一池塘。兩側鬆櫟蒼郁,后山毛竹蔥蘢,一座白牆青瓦徽派風格的四合院鑲嵌其中,恰似崇山峻嶺中的一顆明珠,格外顯眼。四合院前有二級廣場,在二級廣場的中央立有朱蘊山銅像,前廳外檐和廣場的兩邊設有花壇。藍天白雲、白牆青瓦、青山秀水,共同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田園畫卷。
紀念館佔地5345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積580平方米,以實物、圖片和聲光電效果,多角度展示朱蘊山的生平事跡。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鐵農為朱蘊山紀念館題寫館名。朱蘊山之子朱世雄等后輩還捐贈了一批朱蘊山生前生活用品、作品原稿、書信真跡、筆墨紙硯等珍貴歷史資料。紀念館修建共投入資金約600萬元。
2013年7月18日,朱蘊山紀念館開館儀式在安徽省六安市東河口鎮舉行,“朱蘊山生平事跡研討會暨民革前輩紀念場館聯誼會第二次年會”與會代表參加了開館儀式。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齊續春,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王秀芳,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民革安徽省委會主委夏濤,中共六安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雲飛等共同為朱蘊山紀念館和“民革黨史教育基地”揭牌,並為朱蘊山銅像揭幕。
2014年8月26日,朱蘊山紀念館被中共安徽省委統戰部授予“安徽統一戰線教育基地”,2014年10月被安徽社會主義學院、安徽中華文化學院授予“實踐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申報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朱蘊山紀念館是在中共六安市委的直接領導下,市政府、金安區政府共同出資,東河口鎮承建,民革六安市委、市文廣新局、皖西博物館負責內裝和展覽設計及布展。自開館並運行以來,堅持規范開館時間,免費開放。除平時“朝九晚五”正常開放以外,堅持節假日開放並於早晚各延長一小時的開放時間,為更多人參觀學習提供方便﹔金安區政府承擔維護運行所需的人員工資、電力費用、易耗品等各項支出,並始終對包括旅行團隊在內的所有人員實行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