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頁
民革中央網站>>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成員風採
梁鑫華副會長:如何把握數字文化建設新機遇?         2021年01月22日14:09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數字化發展,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強調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文披露,其中6次提及“數字化”,對服務業、金融、公共文化、政府、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等多方面提出要求。

1.在理解把握數字化和數字化轉型的真正含義上下功夫

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什麼是數字化,就要先了解數字化的前輩——信息化。數字化時代最直接的誘因是信息化,信息化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學者梅棹忠夫提出,后傳播到西方。廣義上的數字化,強調的是“數字技術對商業的重塑”,信息技術能力不再只是單純的解決企業的降本增效問題,而應該成為賦能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和突破的核心力量。數字化要在整合信息化的基礎上,提升企業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從而進一步增加企業效能。20世紀70年代之后,在美國DEC等公司的推動下,信息化開始席卷全球。當今社會是一個數字化的社會,而數字化轉型,就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如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來推動企業組織轉變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企業文化等的變革,如衍生出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概念。可以說,當一個企業或組織乃至社會,隨著技術進步而採用全新的創新方式來開展業務時,他們就是在實施數字化轉型,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使得資源配置更有效。從文化層面來講,數字化可以將文化傳播得更廣、更深、更遠。

2.在數字文化產業與核心硬件技術聯合發展上下功夫

文化和科技相結合,成為今天文化傳播、文化表達的一個載體。5G時代,傳統的文化資源加速數字化。“十四五”規劃中,我國將從科研開發、融資應用等方面,大力支持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5G、集成電路、半導體為代表的芯片相關關鍵技術突破的重要性,已上升至國家戰略。數字文化產業頭部生產企業要做好頂層設計,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集中力量突破通信網絡、人工智能等前沿數字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從長遠出發,優化產業布局,參與研究制定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規劃,加強對數字化發展的戰略指導、制度設計、政策支撐,合作乃至並購一部分有創新潛力的中小微芯片研發公司,加強核心技術和原創技術儲備,形成行業閉環,打造自主創新、安全可靠的數字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力爭在最關鍵的芯片技術領域擁有自身的知識產權。數字文化產業應在國家的統一布局下,揚長避短,圍繞市場實施精准的專業化、類型化分工,避免同質化、無序化市場格局,瞄准制約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進行攻關,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數字文化的國內大循環發展道路。

3.在生產供求匹配的高質量數字文化產品上下功夫

構建數字文化產業,必須建立在可持續生產數字文化產品的基礎上。近年來,短視頻和直播文化產品飛速發展,可以說佔據了互聯網文化傳播的半壁江山,而長視頻內容發展相對緩慢,優秀的中長視頻數量不多,類型較為單一,成了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短板。中長視頻過去發展比較緩慢,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網速制約,隨著5G商用時代的來臨,這些傳播技術方面的制約因素將得到極大改善。

近年來,隨著相關文件政策的出台,數字文化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政策紅利期。國家有關部門可建立國家級數字文化投資基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統籌推進數字文化服務軟件建設,加大對優質中長視頻內容生產者的支持力度,不斷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加快建立高質量數字文化產品生產體系。

4.在大力培育和發展數字文化消費市場上下功夫

近年來,我國以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型消費迅速發展,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巨大影響,新型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了國內消費恢復,促進了經濟企穩回升。

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與幸福感的重要途徑。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相輔相成,作為一種以文化內容為核心,依托數字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的新興業態,具備著傳播便捷、需求旺盛、互動性強、綠色環保等特點,將成為未來引領新消費的重要引擎。擴大消費,是構建數字文化產業國內大循環格局最重要的環節。數字文化產業中一切內容生產和軟硬件技術支撐,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和擴大人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而要提升人民的消費動能,就必須不斷增加國人的可支配收入。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更充分的保障和支撐。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人類的體驗消費需求成為融合各種產業界限的融合劑,極大增強了文化的融合和擴散能力,文化產業也成為體驗經濟最典型的代表。從“特色產業小鎮+體驗式文化”的旅游,沉浸式的藝術展覽,數字化的傳統文化博物館,到實體書店的革命等,目的都是為了讓消費者達到更好的體驗,體驗需求也帶來了文化產業更加迅猛的發展勢頭。體驗需求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文化的經濟功能,使文化的經濟價值得以充分體現,而且還擁有巨大的彌合能力,使各種產業的邊界日益融合,從而產生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后疫情時代實體經濟逐漸進入主體化、體驗經濟的時代,文化產業服務也必將走向體驗化。全面構建出“數字資源整合—數字人文創意—數字生產與傳播—數字消費與展示”多環節一體化的“數字文化生態圈”系統。

(作者梁鑫華系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常務副主席、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副會長)

 

專題推薦

  • 民革微信公眾號

    友情鏈接

    中共中央統戰部| 全國政協辦公廳|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致公黨| 九三學社|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全國工商聯| 歐美同學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 中華職教社| 新華網| 中新社|
    人民網| 團結網| 人民政協報| 中國政協新聞網| 中華工商時報| 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 中華南社學壇| 畢節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