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履職能力建設為支撐,提高參政議政工作實效

    2019年12月02日20:46

民革堅持舉全黨之力抓參政議政,上下聯動、橫向聯合,統籌全國“一盤棋”,凝聚黨內外智慧力量,依托“中山議政會”和專委會等平台,緊扣大局履職盡責,整合資源獻計出力,推動參政議政工作不斷做實、做深、做出成效。

(一)發揮民革特色優勢,重點調研屢出精品。2019年,民革中央圍繞中共中央決策部署,聚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選定26個課題開展調研考察55次,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書面建議20篇,得到領導同志批示57次,其中習近平同志重要批示5次,李克強同志重要批示7次,栗戰書同志重要批示2次,汪洋同志重要批示9次,王滬寧同志重要批示1次,韓正同志重要批示12次,“直通車”成果數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新高。

建言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民革中央將“完善法治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定為年度重點考察調研課題,分別前往上海、浙江、四川、重慶等11省市開展系列調研,從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等方面,提出了《關於完善法治建設 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建議》,得到習近平、栗戰書、汪洋等領導同志重要批示。建議中多項內容得到重視、回應和採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還對其中涉及的立法問題逐項提出研究意見並向民革中央反饋。最近,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部署開展了“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保護民營企業發展”專項督察,改善營商環境、保護民營企業發展越來越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此外,民革中央還配合國務院清欠專項行動,報送了《部分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拖欠民革黨員企業賬款情況報告》,得到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級聯席會議辦公室逐一核實、處理和回復,幫助民革黨員企業家追回欠款累計約1.2億元,已列明清償計劃和協商處理中的款項約5.4億元,實實在在維護了黨員企業家的合法權益。

助推中醫藥事業發展。民革中央圍繞中醫藥保護、傳承與發展問題,先后前往江蘇、河南、海南、陝西等13個省區開展系列調研,聽取近百位中醫藥一線從業者的意見建議,相繼報送了《關於深入推進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的建議》《關於深化中醫藥管理體制改革的建議》等報告,提出積極推動中西醫並重發展、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保障中醫藥人才供給、重點攻關中醫藥發展薄弱環節等建議,得到習近平、李克強、汪洋等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其中大部分建議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中得到體現。孫春蘭同志對民革中央所提建議多次作出批示,就建議內容當面與民革中央主要領導交換意見,並在全國中醫藥大會上對民革中央所作貢獻給予了口頭表揚。

助力“一帶一路”北向通道建設。民革中央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經濟合作發展課題,率吉林、黑龍江、遼寧、山西、內蒙古和大連等省、市級組織和國家機關部委有關同志開展聯合調研,報送了《關於深化圖們江區域國際合作發展,打造“一帶一路”北向新通道的建議》。建議得到習近平、李克強、汪洋、韓正等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部分內容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得到體現。國家發改委等18個相關部門對民革中央建議高度重視、充分肯定,就建議中所提內容專程赴吉林開展調研,並將有關情況當面向民革中央反饋,相關規劃修編工作也即將啟動。

今年,民革中央進一步深化聯絡溝通合作機制,會同財政部圍繞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開展調研,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家高端智庫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圍繞司法體制改革和法治中國建設課題開展系列調研,形成的《關於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防范隱性債務風險的建議》《關於完善跨行政區劃人民法院設置的建議》《關於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實行特赦的建議》分別得到習近平、栗戰書、汪洋、韓正等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此外,民革中央還結合特色優勢,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能源供給側改革、生態保護和區域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等課題開展調研,取得了豐碩成果,《關於支持橫琴新區建設粵澳特別合作區 更好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建議》《關於當前我國能源供給側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建議》《關於優化黃金水道功能,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綠色發展的建議》《關於支持三江連通工程建設的建議》等報告,分別得到李克強、汪洋、韓正等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這些建議中的許多內容在黨和國家的文件、政策中得到體現,為助推相關工作的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用好協商民主渠道,政黨協商和兩會建言成效顯著。

著力做好政黨協商。一年來,民革中央參加由中共中央領導同志或委托中共中央統戰部主持召開的協商會、座談會、情況通報會21次,先后提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有效擴大內需﹔推動營商環境國際化,保護“走出去”企業合法權益﹔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妥善應對台海形勢新變化,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等建議。其中部分建議得到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回應,被有關部門採納,為促進執政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民革中央領導同志還分別應邀陪同中共中央領導同志參加重要外事活動8次,體現了政黨協商保障機制和工作聯系機制的不斷深化。

此外,萬鄂湘同志率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日本,出席二十國集團議長會議並作主旨發言,鄭建邦同志率全國政協代表團訪問盧旺達、中非、湯加、菲律賓,增進了我國與上述各國的友好往來。

積極參與政協建言。今年,全國政協表彰了全國政協成立70年來100件有影響力重要提案。民革中央報送的《關於盡速制定反分裂國家行為法的提案》《關於推進司法改革實現司法公正的提案》《關於兩岸合作向金門供水的提案》等3件集體提案,民革組報送的《關於三峽工程建設若干建議的提案》,以及李濟深、何香凝等報送的3件聯名個人提案獲得表彰。此外,民革中央去年報送的《關於促進快遞行業綠色發展的提案》入選“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好提案”。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高小玫同志代表民革中央作了題為《實現幼有所育關系國家未來》的大會發言,民革中央還提交了《兩岸滄桑七十載,砥礪前行譜新篇》等5篇大會書面發言,以及《關於進一步整治P2P網貸機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提案》等29件提案。其中,《關於應用大數據手段和互聯網技術,保障食用農產品安全供給的提案》和《關於推動優質供給,杜絕劣質校服的提案》被選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民革黨員中的全國政協委員提交提案198件,參與聯名提案82件,其中2件個人提案被列為重點督辦提案。

民革中央和民革黨員中的全國政協委員主動對表全國政協重要協商計劃,積極發出民革聲音。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何報翔、馮鞏同志分別代表民革中央作了題為《推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切實解決大班額問題》《堅定不移跟共產黨走 大道同行民族復興路》的大會發言,傅惠民、田惠光、馬志偉、蔣平安等同志也分別作了發言,民革中央還提交了6篇書面發言。在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遠程討論會等會議上,鄭建邦、李惠東、高小玫、馮鞏、張復明、王紅玲、朱新力、史小紅、溫香彩、鄭軍、郭文聖等同志分別圍繞協商議題積極發言,取得良好效果。

認真開展人大履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民革黨員中的全國人大代表共領銜提出議案9件,建議167件,其中3件建議被列為重點督辦建議。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至第十四次會議上,萬鄂湘、鄧力平、田紅旗、張伯軍、馬志武、李曉東等6位同志認真審議有關議案、報告等,積極圍繞民法典等多部法律的制定、修改和修訂提出意見建議,依法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

(三)深化合作協同發力,參政議政工作向縱深發展。民革中央積極發揮“三農”、社會和法制等領域參政議政優勢,加強與省級政協合作,通過舉辦論壇、會議等形式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獻計出力,同時促進項目和產業落地,拓寬成果轉化渠道,助推各地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持續聚焦鄉村振興。民革中央與浙江省政協在湖州德清聯合主辦“助力鄉村振興 共建美好家園——第二屆莫干山會議”,廣邀全國“三農”領域專家學者,圍繞鄉村生態振興和鄉村組織振興開展專題研討,並促成45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306億元。圍繞“生態文明·鄉村振興”主題,與四川、雲南、貴州三省政協在瀘州聯合主辦“2019中國赤水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協作推進會”,促成赤水河流域四市集中簽約23個產業項目、協議金額235億元。

發展壯大康養品牌。民革中央圍繞“氣候與康養”主題,與重慶市政協聯合主辦“中國·重慶(石柱)第三屆康養大會”,促成22個項目集中簽約,協議金額550億元﹔圍繞“大美新疆·康養昌吉”主題,與新疆自治區政協聯合主辦“2019中國康養產業(新疆)發展大會”,促成15個項目集中簽約,協議金額122億元﹔圍繞“綠色秦皇島,生命健康城”主題,與河北省政協、四川省政協聯合主辦“第四屆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促成11個重點項目正式簽約,協議金額370億元。

(四)完善機制突出重點,社情民意信息質量穩步提高。民革中央積極適應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新形勢新要求,充分調動黨員積極性,重點做好專題約稿,修訂《民革中央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評選表彰辦法》,全年共向全國政協報送社情民意信息260篇。其中,《科學設置公共場所夏季空調溫度,踐行節能理念》《建議建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沿線生態補償制度》等4篇被單篇採用,《關於加強民革前輩紀念場館保護、利用的建議》等6篇被綜合採用,《完善改革配套政策,促進增量配電網改革試點工作》等23篇被轉送採用,《民革黨員關於政協工作的幾點建議》等45篇被全國政協《每日社情》刊用。在各民主黨派中央與全國工商聯中,民革中央年度信息採用率名列第2。

民革微信公眾號

友情鏈接

中共中央統戰部| 全國政協辦公廳|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 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致公黨| 九三學社|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全國工商聯| 歐美同學會| 黃埔軍校同學會| 中華職教社| 新華網| 中新社|
人民網| 團結網| 人民政協報| 中國政協新聞網| 中華工商時報| 中國網中國政協頻道| 中華南社學壇| 畢節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