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進程中,如何更好地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擔任江蘇省政協委員的民革黨員們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大運河保護、實體經濟、人才建設、科技創新等專題,深入基層一線,實地調查研究,在2023年江蘇省“兩會”上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法治政府建設
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民革常州市委會主委、常州市政協副主席張加林近年來的一個明顯感受是:規范性文件監督管理力度不斷加強,合法性審核機制普遍建立,有效減少了越權文件、違法文件、“奇葩”文件的出台。同時,政府部門送到司法部門進行合法性審查的文件越來越多,“這說明政府依法決策的意識不斷增強。”他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合法性審查不能流於形式,應該重視採納合理的審查意見建議。
大運河保護
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常委、民革蘇州市委會主委、蘇州市姑蘇區古城保護委員會主任朱依東建議,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中蘇商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利用。
朱依東建議,以運河遺產記錄蘇商印跡,以運河文脈涵養蘇商精神,以運河復興孕育蘇商機遇。在具體做法上,豐富江蘇“美麗中軸”的蘇商文化內涵,圍繞大運河、蘇商和相關城市文化地標,推出一批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蘇商文化作品、文創商品。
此外,朱依東認為,可借助社會資本,用活文化旅游基金、專項資金,吸納廣大蘇商投資運河文旅項目,創新大運河文化旅游發展基金運營模式,並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委員、蘇州科技大學副校長肖洋建議,完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遺產點標識。對大運河遺產的介紹,要表現出遺產點、園、帶的位置關系,標注遺產所屬河段、遺產區范圍邊界、文物資源分布等信息,實現大運河文物信息的系統性展示。
肖洋表示,可提取各地有代表性的、能反映當地歷史文化的特色運河遺產進行專門介紹,闡釋該遺產點因運河展現出的特色地域文化價值。
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江蘇的特色和強項。作為經濟大省,江蘇的現代產業體系較為完備,制造業門類齊全。從全國來看,江蘇現代服務業發達、營商環境優良,各項主要指標也都名列前茅。”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江蘇省委會委員、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王冀寧認為,實體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江蘇也面臨一些新挑戰。“如外資、本土制造企業如何在江蘇進一步扎根,如何通過科技創新解決發展瓶頸,如何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等。”他建議,給企業的政策要更加穩定,給企業家要有更多信心,加大政產學研用協同攻關,穩信心、煉內功、拓市場,保民生、促就業、重創新。
人才建設
江蘇省政協委員、民革無錫市委會副主委、無錫市錫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保海燕說,對城市而言,要努力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競爭新優勢,尤其要關注人才。建議江蘇應圍繞建設教育強省、科技強省、人才強省目標,完善人才引培並舉機制,為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沃土、加速成長的路徑、近悅遠來的環境,進一步借助各類研究機構、企業研發中心、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構筑起引才聚才的“強磁場”,讓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長。另一方面,要搭建高校、企業、園區聯合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構建起“塔尖”更尖、“塔身”更強、“塔基”更實的人才結構。此外,要營造良好環境,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務體系,真正讓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科技創新
江蘇省政協委員、日聯科技董事長劉駿認為,在從事基礎研究的各類主體中,企業因為身處生產第一線,對市場動向最敏感,因而具有獨特的優勢﹔同時將科技資源和市場資源結合,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將科學發現轉化為生產力。他建議,有條件的地方在引導企業基礎研究方面可以先行先試,比如政府部門出台相應政策,由科技部門對當地原創的基礎性科技研發項目摸底,篩選出一些優秀的重點項目大力扶持。同時,項目也將贏得社會資本的信任,從而跟進投資,形成支持企業開展基礎研究的合力。(文章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中新網、新江蘇、《無錫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