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表示: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了报告后,总体感到全国各级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不回避、不推卸,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战疫情、保民生,促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强服务、促发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观大局、谋大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打财断血”、“打伞破网”,各项工作善作善成,可圈可点。“十三五”时期,人民法院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等目标任务。
(一)法治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最高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试点法院扎实有序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合理拓宽司法确认程序适用范围,化解群众纠纷更加多元便捷,司法质量效率进一步提升,司法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
(二)履职为民彰显司法温度。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文件和司法解释,对虚假诉讼开展源头治理,构建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的长效机制;各地法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弘扬“言而有信”“有约必践”的合同精神,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三)矛盾化解增添治理效能。法院系统全面提升纠纷解决质效和诉讼服务水平,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作用日益发挥;切实将多元解纷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将改革经验转化为立法成果。
为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实现跨越式新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资源集成破解“执行难”。建议要整合公安、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多部门资源,协同推进破解执行难;充分发挥社会联合信用惩戒体系作用,深入推进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建设,提供精准服务;注重发挥律师的作用,支持律师代理执行案件。加强法院系统内部联动,降低执行成本;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推进执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打造“阳光执行”。
二、加大特殊困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随着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实施,将依法加大对未成年人恶性犯罪行为的惩治教育力度。未成年受害人、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特殊困境未成年人需要被重点关注。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特殊困境未成年人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机制,针对特殊困境未成年人要加强心理干预、开展参观法庭、普法授课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困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破除“数字鸿沟”,畅通维权通道。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法院系统的推广应用,深刻改变了司法维权方式,基本实现无纸化立案。与此同时,需要关注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为他们保留纸质化现场立案通道,允许线下补充材料,降低立案难度,提高立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