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橋抗戰
1931年11月,中國抗日愛國將領馬佔山將軍激於民族大義,率領愛國軍民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嫩江江橋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拼殺,史稱“江橋抗戰”。
江橋一戰打響了九·一八事變之后中國有組織、具規模的武裝抗日第一槍,給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舉國上下的御敵斗志和必勝信心,在中國抗戰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10月25日,由民革中央宣傳部、民革黑龍江省委會共同主辦的江橋抗戰90周年紀念會暨學術研討會召開。
在學術研討會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和江橋所在地泰來縣負責人圍繞“馬佔山與抗日統一戰線研究”“首戰精神是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魂”“江橋抗戰遺址的保護與利用”等方面進行了研討交流。團結妹將部分發言進行集中梳理和摘錄,以饗讀者。
金民卿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
展現中國人民抗擊外敵侵略的堅定意志
江橋抗戰在民族危難之際,以忠誠愛國的首戰之舉,有力推動了全國范圍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江橋抗戰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以不畏強敵、勇於斗爭的精神,使日本侵略者認識到東北乃至全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展現了中國人民抗擊外敵侵略的堅定意志。
同時,中國共產黨對江橋抗戰的聲援和支持,以及此后對東北抗日戰爭的堅強領導,不僅捍衛了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在實質上激發了廣大仁人志士追求進步的精神。
劉煥明
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不解之緣:馬佔山與抗日統一戰線
馬佔山作為東北軍著名的抗日將領,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建立和曲折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江橋抗戰期間,中共滿洲省委派出了多名黨團員開展援馬抗日行動。在西安事變發生后,馬佔山積極在各方調停,協助張學良和楊虎城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在國共合作抗戰初期,馬佔山與中國共產黨友好接觸,維護並發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馬佔山與共產黨從相遇相知相交到相知的過程,正是統一戰線從理論雛形變為現實,再到不斷發展的過程。
袁偉東
黑龍江省江橋抗戰史研究會名譽會長
中華民族抗戰精神的魂
江橋抗戰打響了九·一八后武裝抗日的第一槍。在這場戰役中,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軍事力量懸殊。但馬佔山及愛國戰士們明知戰事艱難,仍然奮起反抗。江橋抗戰前夕,就任黑龍江省代主席的馬佔山發表宣言說:“與此國家多難之秋,三省已亡其二……爾后凡侵入我省者,誓必死一戰。”他們視死如歸,用生命和意志捍衛了祖國疆土,展現了中華兒女不懼強敵、敢於犧牲、勇赴國難的偉大抗戰精神。
胡德文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加強江橋抗戰遺址保護與利用
2010年,江橋抗戰紀念地被授予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19年,江橋抗戰紀念地獲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民革黨員教育基地。保護江橋抗戰遺址,發揮好兩大基地作用,是泰來縣委、縣政府當前的重要課題之一。
江橋抗戰遺跡是抗日戰爭史的真實記錄,為守護民族記憶,我們制定了江橋抗戰紀念地文物保護條例,做到了管理邊界明晰,權責到人。
同時,我們始終致力於江橋抗戰文化挖掘、遺址保護和基地的建設工作。一方面加大江橋抗戰、東北義勇軍和東北抗聯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力度,另一方面繼續加強抗戰遺址等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利用。讓世人深入了解、認識江橋抗戰,讓廣大青少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熱愛祖國、堅定信仰。
來 源︱ 微信公眾號“團結報團結網”
作 者︱ 郭權祺 吳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