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倡導推動的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先行探索地和重要實踐地。2020年,民革黃山市委會圍繞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開展深入調研,撰寫提交調研報告《開展生態價值核算試點 促進生態補償機制完善提升》,該報告獲中共黃山市委書記批示,並被轉化為黃山市政協六屆四次大會發言,得到市政府主要領導現場批示。
民革黃山市委會在調研中發現,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制度的重大創新,試點經驗在全省及全國9個流域、13個省份推開。但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亟待改善,包括:法律和機制尚未確立、補償機制存在缺陷、協調機制不完善、科研重視不夠﹔全市水資源利用存在不足﹔林業保護利用關系尚未有效調和﹔碳匯經濟未破題﹔尚未啟動新安江流域生態價值核算工作等。
為此,民革黃山市委會建議,在生態多元綜合補償上下功夫。建議開展新安江以及千島湖全流域水資源稅費改革試點﹔開展產業合作補償,大力推動皖浙旅游深度合作,將新安江一千島湖一富春江打造成中國最美山水風景帶和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多建蓄水發電水庫,大力發展天然飲用水產業,在保証水質同時掌握上游地區的發展主動權﹔堅持依法治水,界定水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從法律層面確保使用權歸屬地方政府和群眾﹔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堅持科技創新﹔完善協調機制,形成資源互補、信息共享、緊密合作的協調機制﹔重視新安江流域生態價值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水資源價格體系。做好基礎性前瞻性工作,推動生態價值核算。盡快建立科學的生態價值評估體系,向國家和省申請立項“新安江水域生態價值核算”課題﹔建議成立“生態價值核算”調研組,推動黃山市列入全國生態價值核算試點城市﹔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的有效路徑,將市場機制融入公共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建立政府主導下的以市場配置為主體的生態補償創新機制,探索優質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載體,使生態產品與載體整合一體化實現“共生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