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國際國內形勢給我國農業發展、糧食安全帶來的重大挑戰,民革中央2020年將“探索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更好服務保障民生”定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先后在內蒙古、江蘇、山西、廣東四省區開展實地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村民生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同時,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農業農村現代化相對滯后,農用土地集約化程度不高,農業生產鏈條偏短,農業科技創新競爭力相對較弱。為此建議: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借鑒經濟特區建設的成功經驗,探索建設現代化農業特區,充分發揮涉農改革創新政策的集成效應,在破解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不斷推進農業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示范和積累經驗。
加強科學規劃布局。綜合考慮地方改革創新意願、農業產業特色、區域代表性等因素,分地區、分類型建設一批現代化農業特區。推動農業特區因地制宜深化改革,做強產業集群、做大產業規模、做優產業特色,建設成為國家重要農產品的供應保障基地和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基地。
注重政策集成創新。賦予地方政府更多改革創新自主權,支持農業特區在土地、金融、人才、財稅等政策創設上先行先試,打通先進生產力進入農業特區的通道,打造農業領域改革創新試驗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對農產品加工、流通倉儲、冷鏈物流、應急食品加工等行業給予特別稅收優惠政策。
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特區要加大注入科技、文化等新要素新業態的力度,實行“生產+加工+科技”全鏈條開發,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平台。集聚現代生產要素和經營主體,推動產業鏈延伸和產業功能拓展,結成農業產業發展共同體。
加大科技教育投入。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支持農業特區與國家級科研院所共同建設產學研用科技創新平台。鼓勵農業特區將技術優勢轉化為農業產業競爭優勢,探尋防范和化解風險挑戰的有效路徑。深入開展農業職業教育改革,大力培育現代化農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