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我一個人,每個月3000塊錢的進賬,就是斧老殼都打不脫的。”放下手中的活計,陳東和拉住幫扶干部李福斌的手,誠懇地感激道。
我叫陳東和,今年67歲,江口縣民和鎮凱裡新村大水溪組村民。我們居住的那個地方,有個“鍋鑼句”:“大水溪,坐得雀,正正坐在岩山腳。喂個豬喂不大,殺來有一大雷缽,三十夜吃一頓,還剩四隻豬腳腳……”全組40來戶,建檔立卡戶就有20多戶。
我家可能是寨子上最窮的人家了。我身體有殘疾,妻子一直坐著輪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父親在世時向信用社貸款300塊錢買耕牛和肥料,幾十年都還不上,最后信用社把我家這筆貸款給免除了。
2010年,兒子陳勇外出務工,結識了一個龍裡縣的姑娘,生了一雙乖巧可愛的孫兒孫女。兒子媳婦回家來,我心裡十分擔心兒媳待不住。
2016年,幫扶干部李福斌工程師來到了我家,他是民革江口縣支部的一名黨員,林業高級工程師。他要求我一家搬遷出大水溪。和我一起享受整戶搬遷的寨上人,一共有15戶。他們選擇搬遷到離縣城更近的凱德街道梵瑞社區,而我確定搬遷到民和集鎮上。選擇到民和集鎮上居住,我是有想法的。梵瑞社區的房子我也去看來,房屋是高,居住的人也多,但不適宜我一家居住。民和這易地搬遷安置房是一家一棟,兩層,120平方米。我妻子可以推著輪椅上廁所,多多少少減輕了兒子媳婦一些勞動負擔。孫子孫女就在鎮上小學讀書,很近很方便。李福斌又給我家裡添置了電視機、冰箱等家電設施,晚飯過后,一家人圍在電烤箱周圍看電視,我們都感到很滿足。
我很知足,干活很老實,不偷懶,附近的老板有活計都願意找我,每天都提前預約我去他們的工地務工,每天收入90元到170元不等。
兒子也勤奮,給老板搭鋼架子,雖然工作不太穩定,沒事干的時候,他就去開放的河段釣釣魚,每個月也有4000來塊錢的收入。兒媳現在也在學習開挖機,國家管吃,還每天給40元的報酬。兒媳沒嫌棄過我家,我和兒子把掙來的錢都交給她經管,
百分之百地可以這樣說,我家的好日子是黨和國家給的,搬出來了,我家的日子確實幸福多了。
(講述人:陳東和。整理人:周靜,銅仁民革黨員,貴州省江口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