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跨省異地就醫患者提供更便捷服務
講述人:劉英才(全國人大代表)
我是來自基層醫療衛生戰線的一名代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了公共衛生短板,顯示出了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的療效和突出貢獻,建議進一步加大中醫藥法的實施力度,加大對公立醫院資金的投入。
加大對中醫藥科研的資金支持
后疫情時代,重塑中醫藥在人們心目中的認識和定位非常必要。中醫要發展,要守正創新,傳承精華,這是一項綜合工程,不僅要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挖掘幾千年中醫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精髓,而且要培養中醫藥人才隊伍,特別是高學歷、高素質的優秀復合型人才。既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功底,又有豐富的臨床一線經驗,還具有科研創新能力的綜合優勢。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政府財政對中醫藥的投入不足,缺口很大,需要進一步加大落實力度,增加資金投入,使中醫藥發展能夠良性循環。
2018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醫療衛生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將中醫藥事業傳承與發展項目劃入中央和地方共同財政事權,並從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類轉為能力建設類,作為共同事權,各級政府都有投入的責任和義務﹔對專款使用情況要賬目清楚、公開透明,按財務管理制度進行審計。
我建議,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包括對中醫藥科研院所、中醫藥高校、各級中醫醫療機構及綜合醫療機構中的中醫藥相關科室的資金支持等,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專款專用。
將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落到實處
針對當前公立醫院發展的諸多限制因素,我提三條建議。第一,政府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扶持力度,增加財政資金投入,人員工資即使不能全額撥付,也要適當增加,並逐步提高。如果能從現在的不足30%逐步增加到50%-70%,將有效緩解目前資金撥付倒挂困境,讓醫務工作者更好地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救治患者。第二,為公立醫院的建設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注入活力。第三,不斷完善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主要是為了解決參保人員合情合理的異地就醫時碰到的跑腿、墊資問題,增強民眾健康獲得感。
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抓緊落實和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盡快使異地就醫患者在所有定點醫院能持卡看病、即時結算,切實便利流動人口和隨遷老人。”這給跨省異地就醫的患者帶來福音。
根據調研和跨省異地就醫患者的反映,一年來,經過相關醫療機構的共同努力,跨省異地就醫工作已取得很大進展:住院費用6萬元以下,便能夠跨省異地結算報銷,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讓患者真正享受到黨和政府惠民政策。然而,目前主要有兩方面還沒有落實到位:一是醫保卡個人賬戶中的錢還不能用於跨省在門診看病﹔二是不能進行跨省看門診和買藥。
在今年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增加30元,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為此,我建議相關醫療機構加大工作協調力度,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完善醫療系統服務功能﹔盡快將政府工作報告中惠及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便民政策落到實處﹔為跨省異地就醫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醫療服務,以便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及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劉英才: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民革黨員、山東省濟南市人民醫院針灸推拿科主任醫師)
(文字整理:郭樹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