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是全球首要的生態問題,是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青海作為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生態功能區,土地荒漠化是青海省面臨的突出生態問題,荒漠化防治責任重大。
青海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區域廣、面積大,沙化嚴重,植被稀少,而且仍有荒漠化土地1903.58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26.5%,沙化土地1246.17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7.4%,兩者重疊部分面積為886.05萬公頃。此外,還有明顯沙化趨勢的土地413.06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5.8%。加大青海荒漠化土地治理力度,對國家生態戰略、青海生態保護特別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青海省委會主委劉同德介紹說,近年來青海省統籌推進“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還耕還林、退牧還草、三江源和祁連山等重點工程,努力加大荒漠化土地治理力度。但是,目前荒漠化土地治理工作仍面臨諸多難題和突出問題。
比如,投資嚴重不足。青海省荒漠化防治主要依托“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水土保持與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來實施,由於當地自然條件嚴酷,造林種草成本高、技術難度大,加之地方財政困難,國家造林補助相對較低,造林成本遠高於國家補助,致使治沙成果鞏固難度大,荒漠化防治規模和水平受到制約。
同時,缺乏國家專項工程。目前國家層面除了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的沙化土地設立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安排試點補助資金、開展封禁保護,對5個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縣每年安排0.8萬畝-1萬畝治沙造林資金外,尚未啟動其它國家重大防沙治沙專項工程。此外,治沙技術研究推廣水平低。
對此,劉同德建議,一是國家層面啟動柴達木盆地百萬畝防沙治沙林基地和環龍羊峽百萬畝水土保持林基地等荒漠化防治和沙化土地治理專項工程,並謀劃啟動區域性重大防沙治沙專項工程。
二是充分考慮青藏高原自然條件惡劣,生態建設成本高的實際,在安排重點工程時提高治沙造林投資標准,按實際投資需要足額落實建設資金,取消地方配套資金,並安排后期項目管護費預算和投資,強化防沙治沙工程資金保障。
三是鑒於青海省生態地位和荒漠化治理的難度,國家從政策、技術、人才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加大對我省荒漠化土地治理指導力度,重點扶持先進經驗、治理模式、技術攻關、沙障新材料的推廣應用。